
给关心中印边境争端的国关学生(皮毛)
创建人:miaos
最后修改于 2002-10-12 01:56:56
发信人: PanzerIII (舰长), 信区: SIS
标 题: 给关心中印边境争端的国关学生(皮毛)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10月08日23:08:21 星期二) , 站内信件
中印边界问题--一个外交特使的回忆(部分转载)
◇外交部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指示
上述这些地方,经我与柳霞商谈,许多地方他是不知道的,有些地方如巨哇、曲惹、桑
、葱沙,在英印军占领时,噶厦曾派人交涉过,但无结果。我们将这些情况报告外交部。
外交部随即发来对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指示:
1、中印边界全为未定界,历史上由于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造成不少纠纷。西藏解放
后,印度进一步侵占,又形成一些新的纠纷。近年来印度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都加强活动,企
图扩展印度的领土范围,中印边界问题已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印度对中印边界的意图,是想通过使我承认英印历来侵占西藏领土所造成的既成事
实,并利用边界尚未划定的情况,乘我军力尚未控制的空隙,抢先进占一些地方。同时,由
于中印边界问题尚悬而未决,印方对我尚有疑惧。
3、我国对中印边界的基本方针是:既要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在外交交涉中坚持
立场和原则,在边防工作中,采取积极措施制止印军侵入;又要从团结争取印度的目的出发
,不使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目前彻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具备,
但我内部加强各种准备工作,争取在将来的适当时机,同印方通过外交途径求得这一问题的
合理解决。
不久,我边防部队陆续驻进我西藏各地与印度交界处,有的地方双方边防军对峙,有的
地方印军在我无边防军时向里进占或者“巡逻”,西藏靠近边地各宗本,不时送来报告,汇
报印军进占及横暴地对待藏民的无理行为,要求制止。我们将这些情况陆续汇报外交部。外
交部又发来中央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方针,那就是中印边界以稳定为主,确保我已控制线,避
免武装冲突,印方过去占领的地方要收集证据视情况时提出交涉,新占领的通过交涉撤退。
当时我们还只认为印度的企图是在继续占驻英国的侵占线,占着对他有利的控制线点,制造
纠纷,迫我谈判承认它的边界主张。
根据外交部及中央的指示,我们会同军区、公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究出具体执行办法
:1、派边防部队进驻我应控制的重要据点,除米及墩(马其顿,印方称为塔马顿),桑噶
尔桑坡,勒、龙等地,扎西岗、什普奇等暂维现状;对楚鲁普、什普奇。乌热等地派出巡逻
队。所谓暂维现状就是我边防部队不前进,不发生武装冲突,也不让印军前来占领。2、提
出交涉,在印军占领的地方由地方宗本就地提出交涉,或由我边防军提出警告,再就由外交
部通过外交途径交涉。3、规定重点工作地区为①新(疆)藏(阿里)公路西侧靠拉达克接
壤部分;即班戈湖(斑戈湖跨越中印两地,边界线习惯以湖靠西边库尔克堡为界,但印军时
常越过界线)。②马其顿及则拉宗一带(则拉宗管辖的有英国曾提出让步划给西藏的圣山、
杂日山圣湖等地),所谓重点工作就是作好军事边防工作,派人进驻把守,因为这些地方很
明显是中国领土,或者派人巡逻到印军后方调查。同时收集资料、证据,准备外交交涉。
1956年又发生了印度在中段派边防军及警察占据乌热问题。乌热是在阿里与印度北
方邦交界处,原是一个牧场驻有藏民放牧人员。该地是从印度来同由阿里去都要翻一座大山
,冬天雪封,藏牧民退出,到第二年雪化开山时又去放牧。同时又开辟了一个小市场,印藏
边民在开山后都来此进行贸易,大半是物物交换,便宜双方边民需要。到时,藏方宗本派人
前来收税。这种情况已沿习进行了多少年。
1956年突然来了印度警官及税收人员赶走了藏方人员,声称乌热这块地方是印度的
。此事报告了外交部,这是属于印度新侵占领土,于是提出了交涉。经中印外交部商定将在
新德里举行关于乌热问题的会谈。为了准备这次会谈,西藏外事处派了副处长罗石生、科长
洪飞经新疆前往阿里会同阿里方面派人实地去乌热调查,查明了该地位置,形成牧场及市场
的沿革,找到了该地宗本、头人、税收人员、守山人等进行了谈话及各种有关文件(藏文的
)等等。乌热、然冲、香扎、拉不底等处,地形是统一的,但各自为一点。乌热南至国界,
其习惯边界在姑马拉,马佐拉。英国人提的以分水岭为界是不成立的,仅就乌热而言姑马拉
就不是最高的分水岭。乌热属达巴宗管辖,1926年才开辟为季节性市场,是经过达巴宗
批准的。1941年前,印度军官忽然来自行收税,曾引起交涉,先是达巴宗,后是噶厦提
出交涉,英国人不理。同时又出现然冲、拉不底等扎什伦布寺辖地也被印度侵占。1936
年由印度北方邦边地官员与达巴宗在当地划过界,乌热归西藏,但后来印度不遵守仍占乌热
。原来乌热的纠纷已有年代,1956年我们才发现是印度新侵占的。
1958年我带着噶厦派的官员和藏文翻译去印度,会同我国大使馆参赞符浩组成谈判
小组与印度外交部中国司司长进行谈判。谁知谈判一开始,双方对争议的地点就不一致,我
方提的是印占乌热,而印方却提出什么巴拉霍。会谈进行了约三个月无结果而散。我们经过
研究,印度所提的巴拉霍提是印度北方邦一些商人所要求的大片土地,其中除了然冲、香扎
、拉不底包括有乌热在内,它所要求的领土远远超出乌热那个小牧场。
这次是中印双方为了领土争议进行的第一次官员级的谈判。从这次谈判中,使我感觉到
印度外交官提出材料的根据,论证的理由都是来自北方邦的官方和商人的,他们需要“巴拉
霍提”这片土地,可以随意制造理由和所谓历史来源,这些所谓证据其实大半是少数英国探
险家在那些地方探险的笔记、调查的资料,特别是这些探险家认为这些地方不错,提出的可
以由英国占领的理由,这些理由中多半是认为对印度发展(包括商业、经济及军事边防等)
有利的。印度外交人员拿出这些所谓的证据振振有辞地为他们侵占中国领土辩护。双方各自
申述自己的主张与理由,并未交峰辩论,气氛良好,谈判空虚,无果而散。
◇陈毅外长谈中印边界问题
1958年我从印度回到北京,向外交部汇报谈判情况,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听完后,对
中印边界问题作了长篇发言,他说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方针,仍应是在边界未经两国政府商谈
确定前,力求使边界现状能够稳定下来,既要坚决阻止印度新的侵占阴谋,也要严守中央业
已批准的控制线,不越过印方控制线。对印度新的侵占,必须及时向印方提出交涉要求其撤
出。对印方几年前侵占地方(指我进军西藏前后期间)我须采取不承认态度,至于是否提出
交涉看情况而定。对“麦克马洪线”事实上我不越过,但应逐步将“麦线”以北重要地点控
制起来,发现印度军队侵入麦线以北地区,由外交部提出交涉,我当地部队应避免武装冲突
。难以判明“麦线”南北的地方、习惯上虽属西藏而在线南的地方我暂不进驻。阿里方面发
现印方新的占领,我通过外交部向印方提出交涉,同时应尽量避免发生武装冲突。新藏公路
地区,印方越界人员令其撤退,不撤出可以逮捕,按照越界处理。
◆朗久事件
根据中央、外交部及陈老总的指示对于中印边界的方针政策是清楚了,特别对于“麦克
马洪线”的态度是明确了,但是“麦线”究竟在地面上实际在哪里,我们还是不大清楚的。
“麦克马洪线”在那张简略的地图上只划了一条较粗的红线,因为没有具体勘察过,那
条线在地面上实际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线南的门达旺原来归错那宗管辖,印度占领了门
达旺,他们派人巡逻达旺寺管辖地到北边山口,西藏错那宗本不能派人越过山口,我们军队
进驻错那宗后自然也不能越过山口,但是那山口究竟是不是“麦线”所划的界线呢?这就需
要经过实地去勘察。噶厦接到报告说印度军队占领了马其顿,马其顿是藏民朝拜杂日圣山必
须停留经过的地方。
为了要弄清楚“麦线”实际在哪里,1959年我们会同军区组成一个考察团,去那些
地方(如马其顿)实地去调查。这个考察团由西藏外事处蒋副处长和军区派的白团长带领一
个加强班和外事处的翻译及工作人员组成,以蒋为团长,沿错那宗至杂日圣山一带考察。行
前西藏工委、军区领导一再指示,要遵照中央的指示、小心谨慎,不要引起冲突与纠纷。
他们从错那宗出发,到了离马其顿不远的朗久地方,那里驻有印度边防哨所,根据当地
藏民报告,马其顿、朗久历来就是他们的地方,他们过去一直从那里去朝拜杂日圣山,近来
印度军队占领了,不许他们去朝山了。
蒋、白商议后要去马其顿、朗久附近勘察,白天去怕被印军哨所发现,决定夜间由向导
带路摸索前去。这个决定没有报告拉萨就由蒋拍板定下了。谁知到了夜间前去时,因为看不
清周围环境,走到了印军哨所附近,被值勤的印军发现并遭到射击,我军在自卫下也开枪还
击,结果打死打伤印军各一人,其余印军十余人,连夜撤离哨所逃走了。
这就是“朗久”事件,引起了两国政府的交涉。当调查团回来汇报经过时,军区首长批
评白团长不应盲目回击,而实际决定夜行军摸索前进并批准开枪还击的是我处的蒋,他却未
作任何检查。
我在会上指出这次查明了印军确实越过“麦线”,在我控制线内占地设哨的情况,但不
应该夜间行军,开枪回击,这是违背中央和工委军区指示的精神的。朗久事件后,无独有偶
,同年冬季又发生西段的空喀山事件。
空喀山口为中印边界西段是我国传统习惯线的一个山口,我国派有边防哨所驻守。19
59年10月20日印度武装人员3人在空喀山口地区非法进入我国领土,中国边防人员在
劝告他们退出遭到拒绝后,立即解除了他们武装并予以扣押。21日又一支70余人的印度
军队在同一地方侵入中国领土,并向在该地巡逻的中国边防部队进行武装挑衅,以优势兵力
分两路包围,逼近人数很少的中国边防军,并开枪射击。中国边防军不得不进行还击,在约
两小时的冲突中,双方各有伤亡,7名印军被中国巡逻队俘获。在这两次冲突事件发生后,
中印政府间展开外交交涉,于是有了外交“照会战”。
◇繁忙的亚洲司
1962年底,我在拉萨已工作了十年,原来进藏时订的三大任务,外交权已收回了,
外国在藏的特权也取消了,建立与邻国正常关系,有了两个协定可以说也做到了。但中印关
系因边界问题发生冲突,在我自卫反击战打退印军进犯后,正值中印协定八年期满,印度拒
绝延长,并封锁西藏,印藏来往断绝。自此,外交部调我回部担任第一亚洲司副司长。
我于1963年回部工作,不久司长章文晋调出当大使,由副司长张彤任司长。第一亚
洲司主管社会主义国家外的亚洲国家,第二亚洲司主管社会主义国家蒙古、朝鲜、越南及印
支的柬埔寨、老挝。当时同我建交国家不多,陈毅元帅上任时,曾说他要突破五十个建交国
家,可知那时同我建交的还不到50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亚洲与我建交国家最多,又多
是邻国,因此事务很多。
1964年出了两件事。一是正当我们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时,赫鲁晓夫下台了,那
时中苏关系因与赫鲁晓夫反华而直走下坡路,他就是撕毁帮助我建原子弹核武器协议的,他
的下台和我核试验成功成为鲜明的对照。我们高兴得很,适逢章文晋动身出国,于是张彤、
我同章文晋三人到江西餐厅痛饮一番,以示庆祝。我从来喝酒很克制,这次却几乎醉倒。
从60年代初起,党中央、毛主席就提出要进行农村社教运动,清理农村中的四不清问
题,这是当时极为重要的运动。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桃园村搞四清,创造了“桃园经验”。
刘少奇很重视这个“桃园经验”,叫王光美做报告讲述“桃园经验”的内容及意义。这个报
告只有副部长以上的干部才能听,外交部特别照顾,司长也可以去听。当时有一种说法,没
有去农村搞四清照“桃园经验”工作过的干部,将来不能当部长及中央委员。1963年张
彤当了司长后积极地要去参加四清运动,把全司的工作交我负责。我们同他开玩笑说他要当
中央委员了。
--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bs.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