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面好友提醒登录
返回钢琴音乐理论与实践版 同主题展开

毕明辉:与北大钢琴课09毕业生聚会的话别酒辞

musicpku 2013-07-20 10:46:47
置顶 #1

毕明辉:与北大钢琴课09毕业生聚会的话别酒辞


轮到该我说话了。聪聪会有一点淡淡的感伤吗?(含蓄的笑)


在座各位与我学琴最长的就是李聪,从大一到大四,几乎跟我了整三年。仪康、颜聪、邝

扬、又秸都应该是一年。涵涵姐尽管09年就一直在身边,也一直在听课,但因为读硕士,

没法选课。除了又秸在读大二之外,大家今天都要毕业了。时间的确很快,未来什么时候

能再在一起干杯,未来再在一起干杯时,我们各自又会有怎样的故事,一概都是未知的。

根据我自己从前的经验,未来还能像今天一样聚齐的可能很小,我更知道的一点,即便到

那个时候我还会叫大家为“孩子”,的确,那个时候各位也一定还会愿意听我说话,但其

实,那个时候,大家一定不再是孩子了。干杯之前,我有些话要说,因为这样的机会实在

是不可能重复的,最后啰嗦几句。


各位务必不可以把现在的时间都落在毕业伤感上。为什么?因为这时的你,有三个任务,

是大学本科时代结束时,必须面对和适应的。


第一个任务是开始新的转型。这个转型,说的不是你的生活状态转型,比如大家都要出国

读书,康康和扬扬要去德国,小聪去Connecticut,大聪去MIT。环境的改变,都是表面的

。为什么?因为你的身份没有变,你仍然是一个学生,一个面对新的任务的学生,需要的

考虑的是从现在开始,重新进入到一个新的潜水期。


原本我不太喜欢用“潜水期”这个词,这次为什么用了,与我这次去浙江招生的体验有关

。这次的经历,让我发现,之所以为什么北大孩子有浮躁心情的原因。其实,也是我自己

过于幼稚啦!尽管时常遇到孩子有浮躁的时候,但多数情况下,都理解为阶段性的共性,

不足挂齿,很少会想,为什么?这次的经历告诉我,北大孩子的浮躁,与招生有关。我原

本以为中国大学都一样,进哪一间都是一种锻炼,读最适合自己的大学或许是更加冷静的

态度。结果,这次我看到的情况是,孩子被抢来抢去,争来争去。我特别惊讶的事情是,

在这种举动无异于折腾我们的孩子的同时,最直接引发的结果,就是未进北大,孩子已然

浮躁。


最近因为我的钢琴课要停了,我把从08年至今选过我钢琴课的学生名单都调出来,从最早

的那六个学生到现在,真是不少人。我多少觉得庆幸,自己经营的钢琴课,除了极个别的

例子,孩子们都很扎实,都很想学点本领。这与钢琴课外所看到的浮躁形成相当大的反差

,为什么?我曾经觉得我在音乐学院的学生说得对,“在钢琴这件事情上,学生必须选择

谦虚,如果不谦虚的话,他们就什么也学不着,老师也不可能教什么”。但北大的孩子都

不乏骄傲的资本,不说别的,就说北大各种音乐类社团和各种音乐活动,没什么人帮忙,

就弄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足以证明他们的不俗基础和极高雄心,所以,我不觉得钢琴

课上,他们的低调和扎实,仅仅是因为想学点什么。这次招生,让我部分想通了其中原因

。北大孩子的品质其实原本就是这样,这些孩子原本就是崇尚扎实谦虚。中国的竞争式招

生,以一种异化的市场思维,造成孩子的一种奇货可居,恃才傲物,仿佛大学是求着学生

来的,尽管这种情况是全球大学的通行做法,美国大学没有不争抢生源的,但这种感觉让

孩子忘了自己原来的样子。我的钢琴课,尽管课程的学分和性质一直在升级,但无论是有

基础的学生还是零基础的学生,都入班很严格,约法三章,我自己一视同仁,遇到问题,

也绝不姑息。师生间很真诚,彼此珍惜造成的端正态度,这可能是我为什么觉得命好更加

合理的解释。


自知之明前提下的扎实谦虚,就是一种不忘本的潜水状态。它特别需要你在毕业时,来很

好地规划你的事情,尤其要记得,因为浮躁,在四年读北大的过程中,自己荒废了什么?

又秸要明白,老师今天可以直接回答你听5月校庆音乐会后在人人上留给我的问题。为什

么我在舞台上会流那么多的汗?因为那是一种职业状态。为什么在无论是钢琴课还是《2

0世纪西方音乐》、《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等等课堂中,我会越界地、超过了音乐本身

地告诉你们一些事情的原因,那也是因为这是一个老师的职业状态。为什么有些小孩子有

时候不懂事,我可能心里有不快,却为什么会原谅他的原因,也是因为职业状态使然。我

就是吃这碗饭的,我就必须经得起学生来消耗我。老师是学生的耗材,老师必须比学生更

能潜水,这一点我早就看透了。潜水,不是BBS上的无名看客,袖手旁观,潜水就是一种

职业状态,最关键的品质就是拒绝荒废。我负责的说,孩子来北大读书,没有一个是自愿

荒废、自甘堕落的。谁肯虚度,谁就别来北大。但环境并不见得完美如意,我们会不知不

觉中被动虚度。这一点可是全球大学甚至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情况,大家可不能怪北大,只

能怪自己。今天要毕业了,多多想想这些实在的事情,马上开始的新阶段,将我们在钢琴

课上养成的扎实谦虚保持下去,培养自己的职业状态,无论你是否定下职业目标,拒绝虚

度是对的选择,那就要坚持。离开北大了,出去了,要输得起,不能只会赢。想点有用的

,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感伤。


第二个任务是,从现在开始,大家要算一笔账。原本只是求学,后面很快就是开始求职。

而求学和求职之间有一个过程,叫求生,需要在求职之前想清楚。“求生”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你的生存状态,另一个就是你的谋生手段。大家很快就会经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

的核心就是要求自己经济独立。进入这个阶段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不要再花爸爸妈妈的钱

了”的叫嚷,而是“我要经济独立”的自由。我不知道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有了这个感觉

,反正当年我在硕士时,成天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是个LOSER,今天叫DS。其实,这种感

觉是正常的,一定会到来,因为这说明,你开始求生了。


求生不容易,因此,理解什么是“生”,很重要。我讲个我想过的故事。大家有空的话,

去看一下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生》,十分钟就可以读完。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对沈从文的

理解为什么那么不一样,可以在对这篇文章的态度中看出来。白先勇等研究家认为沈从文

的《生》是他所有作品中从主题到内容,从立意和内涵都是最深刻的。而国内的研究家普

遍认为最深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是《边城》。这里的分歧,其实就涉及一个对“生”的理

解问题。《边城》是个爱情故事,沈从文笔下的中文唯美写意达到极致,他是我最喜欢最

佩服的作家,因为他的文字可以让你听到声音,是个不世出的天才的通感大师。《边城》

关于“生”的诠释,是一种很浪漫色彩的处理,而国外研究对沈从文最看重的不是这个。

因为沈从文的浪漫,大概不如19世纪的浪漫作家更浪漫,或者说,关于“生”的浪漫写法

,西方在19世纪早就漫山遍野了。徐志摩说的“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

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文字背后的灵感从哪儿来呢?看看济慈的墓志铭,“这里

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ritten in water?),

真是浪漫到了极致,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再比如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流年》?一个人

躺在水底,眼睛看着水面。水面变成了人生的大舞台,大幕帘,所有的光影,所有的事实

,所有的世事,所有的故事,都在这水面上演。他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悲欢离合,生老病

死,爱恨情仇,一览无遗,一叶落知天下秋。文学史永远关心“生”的主题,比较起济慈

、普罗斯特,沈从文并不见得更“浪漫”。国内学者会看重《边城》中浪漫的“生”,而

国外学者可能更看中的却是沈从文笔下深刻的现实的“生”。


尽管我个人对沈从文的所有作品都喜欢,这篇《生》我不觉得是他最深刻的,但至少是深

刻的。沈从文写过一个戴貂皮帽子的朋友的半回忆半叙事的散文,是对“生”的另一种理

解,令我非常难忘。我之所以会提到沈从文,就是想说,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无论是

学问家还是学习者,都会关心“生”。读书有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不同的关于生的理解

角度,表现方式,更可以看到研究者对创作者生态研究的另一重生态。对于“生”的理解

,我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养成透视感,不能只有全局,没有深度。毕业后,无论读书还是

工作,这一点,都很重要。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没有深度的,那真是白读了北大。


此外,说的物质一点,“生”还需要有个自己的空间,这就需要谋生啦。大家喜欢做什么

,我不管,也管不着,但我想说的是,今天的时代,国际化身份越来越变得不是那么遥不

可及,因此,不要像我们当年一样,足迹踏遍四海,处处都是旅馆。过去说“安居乐业”

,现在这种情况有些不同了,安居不见得能乐业,乐业也不见得一定要安居,人可以在纽

约工作,但房子可以买在东京。你住与不住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安居乐

业”的时代了。眼光要超前一些,这也是对“生”的一种理解。原本这些事情,大学四年

里我从来不会说,现在毕业了,应该要想了想。


第三个任务,我可能曾经说过。大学四年,是高度社会化的阶段,别忘了,要有能力区别

5种人。对!大家都记得。仇人和敌人当然是越少越好。随后是熟人,友人,最后是亲人

。人在世上,亲人是极少的,多数都是你的熟人,友人也是从熟人变来的。大家毕业了,

应该在这个时候开始想一想自己与人交往的标准。未来不在我身边,格外要记得,无论多

寂寞,无论多孤单,无论多有诱惑,择友一定要善,择友一定要慎,听懂了吗?时临毕业

了,与四年里可能疏远关系的朋友联络一下,唯一的目的是希望他知道你还当他是朋友,

而不是熟人。表达一下,不是坏事。别像我们当年,傻乎乎分道扬镳,其实,错估也错怪

了不少朋友。


到北大来教书已经六年了,与过去在音乐学院有一点特别不同之处也是我特别受不了的一

点就是课堂冷漠。我不知道我这么说是不是合适,课堂就是个流水席。上课,哗啦啦一大

帮人来。下课,哗啦啦一大帮人走。课堂太大,别说师生,就是同学之间,都根本没时间

在一起朝夕相处,不冷漠才怪。我们的钢琴课不是这样,真是与北大现在提倡的小班教学

思路吻合,是一种非常奇葩的存在(众笑)。


课堂冷漠,或者是群体冷漠,这个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引起我的注意的呢?就在带中乐学社

的过程中,当然,他们现在长大了,我已完成使命,不必再带了。我一直以为中乐学社的

孩子们在一起,弟弟妹妹们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玩,他们应该是感情极好极好的。后来,

我注意到,他们真正建立感情,变成那种牢固的友情,是我带他们去英国的那段日子。那

段时间,他们是真正的在一起朝夕相处,同寝同食,知寒知暖,“你的袜子太臭了”,“

你怎么还不起床”,“你赶紧给我回去换衣服”,“别打呼噜”等等,原本熟人间的客气

距离变成了朋友间的友善直白。我猛然意识到,以前我一直忽视了大学是个流水席的问题

,从那之后,我便很注意,让孩子们自己团结起来,而不是因为有某某人才团结起来。形

成团队,才会去除冷漠。之所以我会说自己是服务员,是义工,是跑堂的,原因不仅仅是

个人的心态,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和与人打交道过程中的可能

性。在未来,人际关系是各位一切活动中的永恒主题,自己有怎样的身份,决定了自己人

际关系的基础。我们都犯过错,都可能因为自己的冷漠,造成朋友的流逝,而这位朋友是

那样的善。我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我知道,自己很反感忘恩负义。在

北大我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从曾经的朋友降级为熟人,他或者并没有忘恩

负义,但没有表达,逃脱回避,我不知道,就当他忘恩负义吧!大家想想四年里自己曾经

不经意失去的,毕业了,道一声珍重,总比冷漠强百倍。对吧?这种事情,需要自己有些

带着歉疚的反思,而不是一味的感伤。


最后,多说一句,在外边行走,不像在北大这样安乐窝,记住两句中国的古话,“留得青

山在,不怕没柴烧”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引用的可能直白了些,但很有用。第

一句说的是人活着要输得起,要自信。第二句是说的是人要学会唱后半场,要自强。最近

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的问题出现各种争议,我觉得很有想头,5月份音乐会终于结束后,

我花了点时间,看了网上各种语言的电子报刊关于这个问题的评论。我自己获得的最大启

发来自德国《明镜》和《世界报》的文章。中日关系其实从来就时紧时松,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就基本不再尊重中国。但中国抗战能够胜利,现在以对话方式处理钓鱼台问题,依

我看,都是这两句话在发挥作用。黄仁宇先生说伟大的中国革命远远没有结束,我觉得很

有历史学家的高度,因为现在真是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不知道这两句话算不算是中

华文化的精髓,但至少请大家在未来不要因为遇到困境就寻死觅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想想这些话,正能量多些,别像我当年那样没有出息。忍住一口气,成大事,屏住一口气

,谋高志。最近有朋友提议说试试能不能做一个“北大校友音乐联盟”,考虑先从我音乐

课上与我很有交情的孩子们的全球联谊开始,互通有无,彼此帮扶,尽一点我作为北大教

师的后续余力,不至于断了音乐课堂中的缘分。我之所以答应考虑,是因为我坚信,早晚

有一天,自己在北大的工作,会赢得孩子们以北大校友的身份对母校做出报答,更何况北

大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工作。回头看看情况,涉及在欧洲的事情,仪康和扬扬别

惜力,涉及在美国的北大爱乐孩子,也会请小聪和大聪帮忙,好吗?(点头)


为什么我会说“忘了我,别忘了音乐”呢?是因为缺少了音乐,今天坐在一起的缘分都没

有,我也就在北大不可能有任何用处了。我还是要再次说这句话,因为我更希望大家在毕

业的时候,悟出一个道理,毕业证明什么?只能证明你可以部分独立,部分的有用。为什

么是部分的呢?原因是四年大学,还没有培养出你所需要的全部坚强和全部用处。未来大

家都会遇到很多事情,就像我本科毕业时根本预料到今天会有这样一番告别酒辞一样。老

师之所以强调这句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的原因,就是希望在独立和坚强的基础上,你真正

开始塑造一个与往不同也与众不同的自己。我们的钢琴课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北大任

何一门课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到这一点。我很庆幸,在我的钢琴课里

,从来不去干涉你的棱角,因为我知道,你是不可复制的孤品,而艺术创造中的最高成就

的凝聚都是造成孤品。如果说在你们毕业时,我最高兴自己通过音乐曾为大家做了些什么

的话,那就是我从一开始答应教你,就在欣赏你!很多孩子说我甚解人意,其实都没有答

对。看着孩子,一个个都是艺术品,这种美感,希望有一天你们也都能体会。


说的太多了,总之一句话,毕业何必感伤?年龄还小,何谈蹉跎?什么时候有资格来想想

北大本科对你的影响呢?研究生毕业以后。博士毕业后去总结你的硕士,博士后结束以后

去反观你的博士。有一天,你工作了,结婚了,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了,再来看你

自己所受的教育,再来看我今天所说的话。那时,你就会自动知道,原来本科毕业的时候

,感伤是自然,但不见得不是多余的。


听懂了吗,孩子们?来来来,老师敬你们一杯!


毕明辉


2013年7月8日于方圆烤鸭店


2013年7月18日于大连定稿


特别感谢徐涵的录音整理,定稿有增补。


谨以此文,答谢从2008年至今,所有曾经出现在我的钢琴课中的北大学生。


签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