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好喜欢畅春新园
燕园风物|古园影踪:畅春园
2017-10-13 19:49燕园风物
古
园
影
踪
北大有将近120年的历史,而它所处的燕园有着比北大更为久远的历史。在几百年的沧桑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风物,甲子更迭,见证着这个园子的变迁。燕园风物中蕴藏着一段段历史、一则则故事、一座座丰碑、一个个人物。【燕园风物】系列意在通过对燕园风物的系统梳理,以描述历史之点滴,满足更多关心燕园、心系北大的读者之需,让燕园风物历久传承,争取把更多的历史文化印迹留予后人。
北大是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地方,燕园承载着古今、延展着历史。成因得益于海淀的山形水系,源自于明清的皇家园林。昔日皇亲贵胄流连其间。那一串悠长的名字:朗润园、镜春园、畅春园、淑春园、承泽园……顺着时间的丝藤融入每位北大学子的心中。遗物犹在,格局尚存。今日款步燕园,求史者见古今云烟,求情者得月上柳梢,求思者觉灵性跃动,求美者感身心皆熏。她们今日承载的,已不是一户一姓,而是兼容并包、囊括大典的学之大者——北大!
畅
春
园
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其旧址大致在今北大西墙外,蔚秀园和承泽园以南,西至万泉河路西侧,南至北四环一线。在与北大校园有关的几座古园林中,畅春园是最晚与北大联系在一起的,但它的历史、地位却傲视群园。谈历史,追溯源流,畅春园的前身最晚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比勺园还要早;论地位,畅春园是康熙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一座大型“御园”,而其他几座都是皇亲的“赐园”。
既然畅春园如此重要,那么它的昔日面貌究竟如何呢?与它相关的历史旧闻又有哪些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海淀一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风水特点说起。
一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充足。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有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因此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远在辽金时代,当时的皇家贵戚就已经在此地修建离宫别院。在玉泉山下,辽代建有行宫,金代建有离宫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从明代开始,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也开始在此营建自己的私家园林。到明代中叶,北京西郊一带的园林日益增多,渐具规模。
清华园又被时人称为“李园”,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因而他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就其规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可惜明末清初,由于兵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
二
康熙南巡归来,想把江南风景移至京城,他看到清华园一带地势平阔,景色秀美,便降旨命吴人叶陶,在清华园基址上建造皇家“御园”,作为“避喧听政”之所。康熙二十九年(1690),全园建筑告竣,命名为“畅春园”,寓意“四时皆春”“八风来朝”“六气通达”。
畅春园建成后,康熙很喜欢这座园子,还专门写有《御制畅春园记》一文。据后人的详细统计,康熙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可见畅春园在康熙朝的重要性。
为听政之便,康熙把附近的园林都先后赏赐给他的儿子们居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在畅春园的北边,修建“镂云开月”,赏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圆明园。乾隆时在圆明园西边修建了清漪园。至此,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就基本形成。畅春园建造得最早,为“三山五园”之首。
三
由于畅春园是清朝皇帝的重要活动场所,它与清室政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很多大事逸事都发生于此。最有名的当数康熙朝的“千叟宴”和雍正的夺宫轶闻。
“千叟宴”这一盛举肇始于康熙,首次举行就在畅春园。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的六十大寿。不少老年人从新年开始,就陆续入京为皇帝祝寿。康熙十分欢喜,为了体现自己“与民同乐”“尊老敬贤”的圣君风范,下诏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六十五岁以上的祝寿老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又先后召群臣耆老一千余人,宴赏于乾清宫,宴席上即席赋诗《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此后,乾隆也举办过“千叟宴”,这就是被传为佳话的康乾盛世“千叟宴”,乾隆之后,再也没有举行过这样的宫廷大宴了。
▲千叟宴
至于雍正夺宫一案,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但不容置疑的是,康熙病卒就在畅春园的寝宫中,雍正登上皇位也是在畅春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中旬,康熙在南苑行围突然感冒,谁知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于畅春园。由于康熙废掉太子胤礽后,没有再立太子,雍正如何登上金銮宝座,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康熙帝本意传位于第十四子胤禵,临终前写下“传位十四子”的遗嘱,狡诈的胤禛(雍正)在“十”字上加上一横一勾,变成“传位于四子”;一说康熙帝病重时,皇四子胤禛用一碗人参汤将父皇毒死,然后夺了皇位;也有的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皇孙弘历(乾隆帝),因而把皇位传给弘历之父胤禛,以望相承。一般当代史学家比较认可第三种说法。
四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焚毁圆明园后,又对周围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规模抢掠和破坏,畅春园首当其冲,园中建筑悉被焚烧。
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畅春园一直未能重建。据宣统元年(1909)的测绘地图所见,当时的畅春园是一片荒地。民国时期,北京西苑一带先后驻扎陆军、冯玉祥国民军等军队,畅春园被辟为操场。日伪时期,畅春园又被开辟成农田。
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畅春园旧址上新建楼宇还不是很多。之后,畅春园遗址的西北部划归北大所有,现在这里建有北达资源中学、北大教职工的住宅楼和研究生宿舍楼,后来有新建了畅春园食堂,大大方便了西北部片区的学生和教职工就餐。这样,畅春园就成为迄今为止与北大结缘的最后一个古园林。
20世纪90年代以后,畅春园遗址一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其东北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饭店,现已成为著名的畅春园食街。这一时期,遗址中段修建起畅春新园,已经成为附近人们游玩散步的小型公园。
▲畅春新园
今日畅春园遗址上的古迹,仅存畅春园东北界桩和恩佑寺、恩慕寺两座山门。恩佑寺建于雍正元年(1723),是雍正皇帝为供奉康熙的遗像而建造。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圣皇太后病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母,便在恩佑寺的南侧,构建了恩慕寺,恩慕寺正殿供奉药师佛。取名恩慕寺是兼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名而得(永慕寺建于南苑,是康熙为他母亲烧香拜佛而建)。这两座山门于1984年6月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并于第二年进行了修缮。
▲民国初年的畅春园遗址(图中两座山门即为恩慕寺山门和恩佑寺山门)
有学者曾说:“恩慕寺、恩佑寺见证了雍乾父子的忠孝情结与实践,见证了一代名园畅春园的盛衰,见证了海淀地区的沧桑巨变,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校园环境不可或缺的独特景观”。
历经数百年变迁,畅春园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也目睹了百年的盛衰起伏。如今,只有位于北大西侧门对面的恩佑寺、恩慕寺两座山门相依而立。今天的人们,从北大西门经过,看到这两座山门时,有多少能忆起它当日的盛世景象呢?
作者:杨虎、张翼
编辑:王璐、易思、未小名
绘画:戴放
摄影:光军
美编:安桂沁
consealwave (cannotwait)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在宿舍楼里能看见颐和园和西山真的太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