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曼:我是糊里糊涂的生出来,我不要糊里糊涂的死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421i7TK/?vd_source=5341f146cca5f8801ffd6afd2b40d660
“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孔子站在桥上看着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味着生命就跟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着。
可这种认识并没有解决关于生命的来处和去向的问题。
孔子也曾明确地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于是叶老又转向研究道家。
道家有一句话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只是借住在这世界上而已,死就是回去了。
这在叶老看来,是有稍微进一步的答复了。
不过为甚么要寄?又要回到哪里呢?
这些问题依然让她心生困扰。
叶曼遇见恩师南怀瑾,直接问出了她一直最想知道的:“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大疑情。
南怀瑾告诉她这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
叶曼开始跟随南怀瑾学习《楞严经》,
对生死的疑问是叶曼悟道最大的动力。
你们诸位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生跟死,是不是?
但是我们一般人对于——生,都感觉是值得庆贺的。
死,大家都不愿意谈。
为什么?
事实上,有生一定有死。
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和东西可以永远不坏的。
任何事情和任何东西都会经过“成住坏灭”四个阶段。
所以即使我们在世间活着的时候有很多不平等的事情,
但是在死亡的面前完全平等,
可是对于这一个人生最重要的问题,生跟死。
我们虽然避讳谈它,事实上我们完全作不了主。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叶曼
我注意到:道家的生死观可以概括为“齐生死”和“顺应自然”。这种生死观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应顺其自然,不执着于生,也不恐惧死。具体来说,“齐生死”指看待生与死应持平等态度,不偏好生,也不厌恶死;“顺应自然”则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抗拒。
MyLucky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421i7TK/?vd_source=5341f146cca5f8801ffd6afd2b40d660
“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
要細分細講的話,佛家有一部分也是這樣,但佛家還有更深一層,就是“齊生死”“順應自然”之後還有東西。有個超越生死的東西。
jiangcr (铺路石)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注意到:道家的生死观可以概括为“齐生死”和“顺应自然”。这种生死观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应顺其自然,不执着于生,也不恐惧死。具体来说,“齐生死”指看待生与死应持平等态度,不偏好生,也不厌恶死;“顺应自然”则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抗拒。
先秦道家是“齐生死”和“顺应自然”,以后的道教就有“长生”的基本诉求了。当然“长生”不是“永生”。佛教有轮回,可以“永生”。
jiangcr (铺路石)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注意到:道家的生死观可以概括为“齐生死”和“顺应自然”。这种生死观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应顺其自然,不执着于生,也不恐惧死。具体来说,“齐生死”指看待生与死应持平等态度,不偏好生,也不厌恶死;“顺应自然”则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抗拒。
你什么都没做,至少本世什么都没做,就被生了出来。那为何要执着于做什么来永生呢?
MyLucky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421i7TK/?vd_source=5341f146cca5f8801ffd6afd2b40d660
“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