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面好友提醒登录
返回山鹰论坛版

【集训队】第19届中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总结参赛篇

xususue 2024-01-24 17:36:57
[楼主]1楼

  上回说到,我们第一天晚上开了小会,确认了每个人的比赛时间,我和奶爸的比赛都是前三天,昊然和强哥只有前两天有比赛。接下来是对整个比赛过程的复盘。

携带物品与通勤

一、携带物品

真正比赛的话,需要带的个人物品不是很多。主要是以下几项:

1.开幕式闭幕式是要穿统一的队服的,其余的比赛时间里其实并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带着最舒服的衣服。

2.运动员的号码布、证明身份的挂牌、吃饭用的餐券是一定要带的。身份证也推荐带着。

3.另外用到的装备包括攀岩鞋(场地没有丝袜所以如果需要要自备)、镁粉袋、攀爬安全带(难度、速度赛用)都不能忘,这都忘了就干脆别玩了。

4.毛巾和拖鞋,在比赛场地有灰或有雨时比较好用,一般上场时攀岩鞋外面套拖鞋,鞋底脏了或湿了用毛巾擦一下。这个我们比较少用到,之后可以普及一下。

5.小食和水赛务组给提供,但功能饮料像红牛其实也可以买一点。

6.厚外套需要带,因为选手在隔离区要待很长时间,室外场地早晚也比较冷。

7.此外像热身用的弹力带、肌肉贴和攀岩胶带、放松用的筋膜枪也可以自己酌情携带。

8.队伍要带:队旗、校旗——合影用;秩序册——查阅时间、规则。

二、通勤

这次住宿地点离比赛场地较远,接驳车通勤。接驳车发车时间是固定的,为了准时抵达场地,一定看好接驳车的时间,准时去候车。一般隔离区开放之前半小时以上到达场地比较合理。


隔离与比赛

一、隔离区开放/关闭

隔离区,是我们日常非正式比赛中较少接触到的一个概念。难度赛预赛、决赛;抱石决赛都有隔离时间。隔离区的设立是为了将选手集中隔离,避免线路信息提前泄露的一种手段。选手在进入隔离区之前不会得知任何线路信息。因此,隔离区开放和关闭有着很严格的规定。隔离区开放以后,选手可以陆续进入隔离区;隔离区关闭之后,任何人不得出入隔离区,定线员将会在隔离区关闭之后的时间里进行最后的布置。因此一旦离开隔离区,选手就不能再次进入,并同时取消后续该项比赛的资格,在成绩单上记“DNS”(Did Not Start)——简言之,隔离区关闭时间是ddl,迟到或者ddl之后离场,都无法继续参加比赛。

这次昊然和强哥在难度预赛的时候都忘掉了自己的隔离时间,导致两个人都没有参加难度预赛……两个人说没弄懂隔离区规则……务必务必在第一天晚上厘清所有规则,错过隔离时间的选手这次有很多,这是非常低级而致命的错误,完全没办法通融或者补救(是教练会狠狠骂的那种)!!!

二、赛前等待与热身

在隔离区里,选手进行热身、等待、聊天。热身时间,每个人很不一样(比如奶爸需要很长时间热身,我只需要一小会)

除了通讯设备,其他物品基本都可以带入隔离区。推荐带的东西有:厚外套、运动饮料和水(虽然隔离区有提供,但如果有自己偏好的食物可以带一点)、筋膜枪、其他自己要用到的弹力带、滚轴之类,以及最重要的,比赛需要的个人装备。

热身的话,算好自己出场的顺序,一开始的时候进行热身,出场之前可以再简单热一下。这回难度赛在隔离区关得时间很久,不反复热身可能上墙的时候身体已经凉了。

三、比赛

关于比赛,可说的事情太多了。下面大概从规则、战略、技巧和心态几方面来说一下比赛过程。

1.规则方面

难度预决赛、攀石决赛流程是一样的:选手先到隔离区集合,隔离区关闭时间到了赛务组会点名,然后带着这些选手观察线路。观察线路的时候是可以交流的,攀石比赛观察线路时可以且仅可以触碰起步支点,但不能真的起步(身体离地)。观察线路时间到后全体选手回到隔离区,开始按顺序出场。

难度赛出场后还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再次观察线路。攀爬时没有固定起步点,过程中不允许抓踩挂片或快挂。关门时间每场比赛有所不同,一般是四或六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双手在结束点合手算完攀。

攀石的话主要是注意两点,一是规范起步,按要求在规定支点稳住算起步。二是结束时双手在结束点并手(不要拍结束点,不要碰一下就离开),等裁判员在下面起立喊“OK”才可以下线。

2.战略方面

难度赛主要是注意攀爬节奏和动作。在下面想清楚动作并能在线上流畅复刻的能力是需要日常训练的。在哪里休息,在哪里扣快挂,哪里是难点,难点有几种可能的破解方法,这些需要在线下就大致清楚。上线以后要尽量避免多余的动作,有计划地休息和攀爬。难点尽量快速通过,以节省体力。

比如甲A组女子难度决赛线,一部分选手(包括我)最终脱落的位置,有两种解法。一是通过一个小动态Dyno通过,另外一个是在手点上挂脚通过。这一步我当时犹豫了很久,最终才决定跳,但这个时候力量已经不是很够用了,这是最终失误的原因之一。女子预赛线则是典型的短小精悍,后半段基本以pinch和crimp构成,需要尽快通过,否则最后就会力竭。这些都是需要在线下提前想好的。

攀石赛的话,首先是弄清楚每条线的考察要点。攀石一般考察这样四个方面:平衡、力量、协调、技巧,一般来说一条线侧重于一点。关于这一点,赛后我和之前的教练探讨了一下,教练说高水平选手其实最需要的不是高强度的攀爬训练,而是读线能力的训练。可以做一个合集,对每次比赛里每种线路照片以及解法进行记录,每个定线员针对特定考察点定线时会有自己的风格,这些都是可以观察得出的。其次,一条线路一般有多种beta,一种不行的话要及时考虑换beta,不要一种磕到底,也不要一种就试一下就换,个人感觉这个度非常微妙,可能需要更多赛事经验积累才能最终找到合适的节奏。另外,没必要四分钟一直爬,合理的休息可以提高每一次尝试的攀爬质量。最后,因为每个人优势不同,把更多体力分配给更有希望完攀的线路显然是更合理的,在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线路上恰当地节省体力,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

3.技巧方面

技巧方面,不打算说太多,这个东西更多是日常的积累。只说一点,比赛的时候细节很重要,特别是脚法和重心的移动轨迹这种小的要点务必处理好。因为机会是有限的,所以这些细节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脚踩的位置,发力的方式,这些都需要日常训练中加以注意。

4.心态方面

心态很重要!和选手聊聊天,比赛的时候笑一笑,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心情。亲测心理状态对运动表现(在紧张的时候我的手会非常冷,进而非常僵硬x)有很大影响。抱着尽力就好,来玩一玩见见世面的心态,享受比赛的每一分钟,不仅客观上能提高运动表现,主观上也让比赛体验好很多呢。

by 莫迟

上一篇传送门:https://bbs.pku.edu.cn/v2/post-read.php?bid=224&threadid=1868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