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国际传播:从“文化冲突”走向“文明互鉴”
【标题】国际传播:从“文化冲突”走向“文明互鉴”
【时间】2024年9月26日 14:00
【地点】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一楼会议室
【主讲人】孙德宏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李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主办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主讲人详细介绍】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工人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曾6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通讯《寻找时传祥》获第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出版发行研究》《读书》《当代》等发表论文和创作50余篇;出版专著《新闻的审美传播》《凝望——一七几几年:曹雪芹康德们的故事》《孙德宏社评选》等11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讲座介绍】
国际传播的核心目标应当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从而实现从“文化冲突”向“文明互鉴”的积极转变。这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文本所承载的价值观念通过不断的交流与互鉴,逐渐融入到接受方的文化体系中,最终成为其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我们必须在传播双方的价值认同上下足功夫。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能够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普遍价值,找到不同接受主体之间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这些普遍价值,即“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也是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传统之间实现价值认同的关键。
此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必须采取“审美传播”的路径。审美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的艺术。通过审美传播,我们可以更好地触动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的共鸣,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审美传播能够使文化信息以更加生动、直观和感性的方式呈现,使得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更加自然、和谐和有效。
国际传播应当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根本目标,通过传播文本的价值融合、价值认同的构建以及审美传播的路径,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