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访“胖猫”事件:造谣的“烂摊子”谁来买单?-
舆情对冲玩得已经很熟练了。关键是为什么。两个猜测:
1. 母婴品牌的PR关系
2. 监测到大量攻击监管部门的舆论
zisan (阿八阿八)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https://b23.tv/c07YZ8Z
为什么央视要在毫不相干的时间点试图再次给此事定性?
低情商:我因为言论幽默被网友集体批判取笑
高情商:我存在的意义是让你们几个抱团吻上了
ZKT (Zheng)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自恋incel的魅力时刻,分得清拉黑和不允许回复吗?我存在的意义是让你们几个抱团吻上了,不用谢我
我翻译一下你这句话:我ZKT是实际上正义的一方,每个字句里透露出最高深的“逻辑和思考”。我吵不过你们,所以我只能用“把别人对我的攻击当乐子”精神胜利。
就凭你的逻辑能力和只能靠扣帽子说话的“逻辑和思考”还是洗洗睡吧。
ZKT (Zheng)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像你这样喜欢用花里胡哨的名词堆砌概念的时候我也有过,自以为自己代表正义的一方,实际上缺少自己的逻辑和思考。不知道上一条回复又触动了版务的哪条神经,但看你们赛博抱团吻上了也是一点乐子
昨天听沈逸的节目谈到这个问题,小老头说的很委婉了:
“单纯从舆情治理的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像这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反应最好变成单次效应,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峰值就直接压下去。当整个它(胖猫事件)在舆论生态中已经冷却的时候,你就要避免形成二次燃烧——这种二次燃烧带来的伤害其实是……没有人能够宣称在这个过程中是赢家,没有赢家这个概念。这种燃烧除了让大家更加撕裂、互相不信任之外,起不到什么正面的效果。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应该提升正面的治理能力,要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对于这类业务的从业者——他也有很强的表达愿望——这也很正常,他需要得到一些正向的情绪肯定、价值肯定,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能力上讲有所谓的“本领恐慌”问题,(这)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你得用正确的方式去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这样你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因为他做这样一个事情肯定不是想得到现在这样一个局面,他肯定想得到一个正向的效果。但是很显然还有更多的路和方法需要探索。”
翻译过来就是,这次做这个事情的——不论是定这个选题再次炒热的、还是具体决定怎样报道和切入的,都是能力不足,菜就是菜。
我理解的其实也更倾向这个方向,与其认为背后有盘大棋运筹帷幄,不如认为这件事儿背后做事的人就是菜,这更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能用更简练的方式给这次事件找个解释,而且也确实有合理性(“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理论)。
willpower (Let me hear)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舆情对冲玩得已经很熟练了。关键是为什么。两个猜测:
1. 母婴品牌的PR关系
2. 监测到大量攻击监管部门的舆论
你急什么?除了人身攻击喷人还会说点别的吗?看来你和你所谓的incel也没什么区别
ZKT (Zheng)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自恋incel的魅力时刻,分得清拉黑和不允许回复吗?我存在的意义是让你们几个抱团吻上了,不用谢我
说得太对了,明明是正常谭恋爱,扩大影响系男方责任,怎么能说是监管部门的错呢?要错也是只宣传了胖猫,没有宣传同时期的南昌情感纠纷男子激情杀人事件。
willpower (Let me hear)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舆情对冲玩得已经很熟练了。关键是为什么。两个猜测:
1. 母婴品牌的PR关系
2. 监测到大量攻击监管部门的舆论
B站控评了,发捞女会显示敏感词不准发,发锅楠之类侮辱男性的词可以正常发出
WekFer (芒果:欢迎来 Story 版玩耍~)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b站不控评的评论区基本上也是一种声音(
我的评论怎么没了???[○・`Д´・ ○]
zisan (阿八阿八)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https://b23.tv/c07YZ8Z
为什么央视要在毫不相干的时间点试图再次给此事定性?
很难和你核桃大的脑子解释这里不是b站,免得你一直觉得还能回复我是你的魅力太大了,让代码都为你让行,那如你所愿拉黑吧
CapricorN (Kap!Tal)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阿Q和孔乙己的魅力时刻
又是拉黑又是不许回复的
活生生的茴字的四种写法
啊对对对,我得像你一样没谈过恋爱却天天泡在鹊桥,没接触过妹子又觉得自己老懂了,毕业不知道多少年还在崇拜高考分数,嘴上说着别人急了其实自己发了一条又一条的才是男人。
你上面的同伙还有私信骂我龟男的呢,知道你们绝对不龟了,千万守好你们兜里那几分钱别给女的骗了,没事出来多嘴臭两句,我还得谢谢您衬托呢
传送:https://bbs.pku.edu.cn/v2/post-read.php?bid=72&threadid=18585169
nefo (云天明)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这个截图就是经典“我男我也女权”。反串男性的哈基女真是小丑。
我怎么感觉沈逸说到了关键:
“这种燃烧除了让大家更加撕裂、互相不信任之外,起不到什么正面的效果。”
他们互相信任、不撕裂了,那不就…
至于奥卡姆剃刀,愚以为是不是更适合科学研究对象呢。
这种引发群体事件、全网讨论的重大舆情,应该有高层的意见了
Leviathan (太平洋里全是水)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昨天听沈逸的节目谈到这个问题,小老头说的很委婉了:
“单纯从舆情治理的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像这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反应最好变成单次效应,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峰值就直接压下去。当整个它(胖猫事件)在舆论生态中已经冷却的时候,你就要避免形成二次燃烧——这种二次燃烧带来的伤害其实是……没有人能够宣称在这个过程中是赢家,没有赢家这个概念。这种燃烧除了让大家更加撕裂、互相不信任之外,起不到什么正面的效果。所以这种情况还是应该提升正面的治理能力,要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
对于这类业务的从业者——他也有很强的表达愿望——这也很正常,他需要得到一些正向的情绪肯定、价值肯定,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能力上讲有所谓的“本领恐慌”问题,(这)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你得用正确的方式去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这样你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因为他做这样一个事情肯定不是想得到现在这样一个局面,他肯定想得到一个正向的效果。但是很显然还有更多的路和方法需要探索。”
……
就……撕裂好还是不好,那是价值判断了,不想深究。
至于上面会怎么看这个事儿,我觉得到撕裂这个层面有可能,但应该不至于关注浪费粮食的事儿。所以即便把央视当做官媒、关注央视的口径,也没必要把它说的所有东西都跟官方画等号
willpower (Let me hear)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怎么感觉沈逸说到了关键:
“这种燃烧除了让大家更加撕裂、互相不信任之外,起不到什么正面的效果。”
他们互相信任、不撕裂了,那不就…
……
catch a bro
bvnfscd (stcp3)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这不是我们铁证如山的梗吗?下次用记得注明出处
PS: 自引也需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