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三观不同,很心累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校友你好,我是北大学生心理中心的值班咨询师。感谢你分享了你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家庭中的观念差异往往会引发情感上的冲突和矛盾。
你尝试改善母亲的生活,希望她不要过于纠结物价,想让她有更高质量的生活,这种行为无疑是出于对她的深切关爱。然而,面对她的态度,你可能会感到无力和挫败,这样的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不仅仅是经济观念问题,更涉及到深层的心理适应和情感沟通,这种代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也是很常见的。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对母亲的关心与理解,也体现了你在面对这种生活方式冲突时的内心挣扎。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在与母亲沟通和调整这段关系时找到一些支持:
1.理解并接纳差异: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观念都是受个人经历、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你的母亲显然在节俭方面有很深的习惯和固有观念,这些都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理解她的观念,并且接纳这些差异。接纳并不意味着完全同意,而是理解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2. 同理心沟通:当你与母亲沟通时,尝试以同理心来倾听她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习惯了节俭的生活方式,但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让我们都舒适的方式来调整支出。”这样的话语可以帮助母亲感受到你的关心。
3. 逐步调整:改变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可能需要时间。你可以尝试通过逐步的方式来影响母亲的生活方式,比如从一次小的改变开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步让母亲适应并接受一些变化,而不是一下子引发大的冲突。
4.关注情感支持:在面对这些冲突时,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关注情感层面的支持。你与母亲因为这些问题流泪,说明了这在情感上也对你们造成了影响。你在这种对立的情况下感到困惑和难过,这完全是正常的。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处理这些感受,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关注母亲的情感需要,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在面对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时,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你们在努力适应彼此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并促进你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其实我是想让母亲的格局更大一点,不要总纠结在家长里短,苹果白菜这样的琐事之中。但是我又理解她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接触的人和事可能都是她这样的人,我想我是改变不了她的。那我该如何调节我自己的心态呢,每次一想到这个都觉得母亲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好贫乏,导致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格局也局限了,每次都是默默的告诉自己。大气点。。。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北京也有便宜的买菜的地方。。可以看看家附近有没有菜市场啥的。超市和网上平台节约时间,但代价就是偏贵。
两代人,哪怕是至亲,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目前的生活路线也完全不同,观点有差异很正常。别的不说,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变化就很不一样,当下一线城市和小乡镇的生活方式也很不一样,从她的角度,认为你“不接地气”也可以理解。既然不得不一起生活,相互迁就一些就好了。母亲的格局基本已经固定,你的格局还可以拓展,但这个过程较大概率是无法带着母亲一起完成的,或许拓展得越远,越能够接纳她“格局不够”这件事。
从成年离家,到经济独立,再到自己成家生子,本质上就是一个跟母亲不断分离的过程。当然情感上还是会有很大挑战,但理智上,这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完成这一过程才能成为独立的人,在分离的基础上再去陪伴对方。
以及,有没有可能抱怨菜价,只是为了和你找点共同话题?这样的话,可以努力找点别的关注点。可以多给她讲讲你的生活,如果她之前有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多聊聊。如果母亲还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只是对价格敏感,可以试试介绍低成本的爱好给她?锻炼身体,唱歌,简单的乐器,烘焙烹饪,做手工,等等,也许总能找到一个。尽量在抖音快手短视频之外,给她提供一些信息和认知来源。。。哪怕观点不见得能彼此认可,但只要她能意识到你也在为和她多交流而努力,应该也会感到一定的欣慰吧。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其实我是想让母亲的格局更大一点,不要总纠结在家长里短,苹果白菜这样的琐事之中。但是我又理解她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接触的人和事可能都是她这样的人,我想我是改变不了她的。那我该如何调节我自己的心态呢,每次一想到这个都觉得母亲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好贫乏,导致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格局也局限了,每次都是默默的告诉自己。大气点。。。
跟大气点没关系。
北京的工资北京的物价。她买不下手你买就是了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其实我是想让母亲的格局更大一点,不要总纠结在家长里短,苹果白菜这样的琐事之中。但是我又理解她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接触的人和事可能都是她这样的人,我想我是改变不了她的。那我该如何调节我自己的心态呢,每次一想到这个都觉得母亲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好贫乏,导致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格局也局限了,每次都是默默的告诉自己。大气点。。。
友友回复的太好了,道理就是这样的。其实也还是自己做的不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少还总想着父母应该完全能理解我们,“我已长大,父母已变老”,其实相互陪伴的日子真的不多,应该珍惜。你的建议我会尝试,很感谢,希望你也幸福。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北京也有便宜的买菜的地方。。可以看看家附近有没有菜市场啥的。超市和网上平台节约时间,但代价就是偏贵。
两代人,哪怕是至亲,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目前的生活路线也完全不同,观点有差异很正常。别的不说,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变化就很不一样,当下一线城市和小乡镇的生活方式也很不一样,从她的角度,认为你“不接地气”也可以理解。既然不得不一起生活,相互迁就一些就好了。母亲的格局基本已经固定,你的格局还可以拓展,但这个过程较大概率是无法带着母亲一起完成的,或许拓展得越远,越能够接纳她“格局不够”这件事。
从成年离家,到经济独立,再到自己成家生子,本质上就是一个跟母亲不断分离的过程。当然情感上还是会有很大挑战,但理智上,这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完成这一过程才能成为独立的人,在分离的基础上再去陪伴对方。
……
谢谢建议。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跟大气点没关系。
北京的工资北京的物价。她买不下手你买就是了
你如果够大气,就是就能接受别人(包括母亲)和自己不同。时代不同,非要一切都相同,这才是问题。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其实我是想让母亲的格局更大一点,不要总纠结在家长里短,苹果白菜这样的琐事之中。但是我又理解她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接触的人和事可能都是她这样的人,我想我是改变不了她的。那我该如何调节我自己的心态呢,每次一想到这个都觉得母亲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好贫乏,导致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格局也局限了,每次都是默默的告诉自己。大气点。。。
尊重和包容。或者你买,不告诉她具体价格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每天自己电子下单吧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校友你好,我是北大学生心理中心的值班咨询师。感谢你分享了你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家庭中的观念差异往往会引发情感上的冲突和矛盾。
你尝试改善母亲的生活,希望她不要过于纠结物价,想让她有更高质量的生活,这种行为无疑是出于对她的深切关爱。然而,面对她的态度,你可能会感到无力和挫败,这样的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这不仅仅是经济观念问题,更涉及到深层的心理适应和情感沟通,这种代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也是很常见的。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对母亲的关心与理解,也体现了你在面对这种生活方式冲突时的内心挣扎。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在与母亲沟通和调整这段关系时找到一些支持:
1.理解并接纳差异: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观念都是受个人经历、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你的母亲显然在节俭方面有很深的习惯和固有观念,这些都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理解她的观念,并且接纳这些差异。接纳并不意味着完全同意,而是理解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2. 同理心沟通:当你与母亲沟通时,尝试以同理心来倾听她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习惯了节俭的生活方式,但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让我们都舒适的方式来调整支出。”这样的话语可以帮助母亲感受到你的关心。
3. 逐步调整:改变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可能需要时间。你可以尝试通过逐步的方式来影响母亲的生活方式,比如从一次小的改变开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步让母亲适应并接受一些变化,而不是一下子引发大的冲突。
4.关注情感支持:在面对这些冲突时,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关注情感层面的支持。你与母亲因为这些问题流泪,说明了这在情感上也对你们造成了影响。你在这种对立的情况下感到困惑和难过,这完全是正常的。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处理这些感受,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关注母亲的情感需要,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在面对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时,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开放的心态。你们在努力适应彼此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并促进你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和lz差不多情况,父母和我相差四十岁,上个月刚在我的反复要求下换掉了用了三十五年的洗衣机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
两代人的成长环境、时代背景天差地别,三观有差异很正常,建议lz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上一代人囤粮食,我们囤口罩,这些都是时代烙印。
Anonymous (我是匿名天使)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也不算多差。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都把钱看得非常重,什么都舍不得,钱都是掰着花。家里的东西十年二十年不换是很常见的事,东西不坏是断断不可能扔的,即便早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样子。后来上了大学,远离家人,母亲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的好像离我很遥远。直到最近母亲因事到北京,跟我一起生活,母亲每次出去买菜回来都是说菜太贵了,一顿饭可以说好几次,但其实可能也就买了把青菜,其他贵一点的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水果就更不必说了,搞得我买点贵的东西想改善下她的生活都感觉非常有负罪感。其实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自己也是一个很节俭的人,首先我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能省则省的,我不是觉得北京的物价低,而是能理解人均gdp高一定带来物价高,我跟母亲说这是正常的,吃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让她不要纠结物价了。其实我是想好好跟她沟通,让她活得轻松一点,有时候我自己都在想这么辛苦的工作还要为了一块钱两块钱纠结买不买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但最后搞成了母亲认为我在北京生活太久,不识人间烟火了,母亲最后的结论是跟我不是一代人了,两个人都抹起了眼泪。其实有时候说的好好沟通,还是要建立在共同的三观之上,否则根本无法沟通,家人之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