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明辉:关于2014春季学期《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 ...(转载) - 钢琴音乐理论与实践(pianopiano)版 - 北大未名BBS

毕明辉:关于2014春季学期《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 ...(转载)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

xinhuazidian [离线]

Ghost

该用户不存在
<ASCIIArt> 置顶 #3

原文由 wt 发表在 musicmusic 版 >>>




1、《中国音乐理论与实践》(公选课)于2012年9月开始试运行,至本学期开始进入第四

轮(全课共六轮)。


2、由于对中国音乐应该如何开设,北大孩子们是否会有此需求,我本人没有太多把握。

因此,前三轮基于中乐学社的音乐活动,探路摸索。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清晰的思路,

故而,本学期开始对全校有兴趣的同学开放。


3、因设课之初,考虑到时效性以及课程的发展性,故而有所谓(一)(二)(三)等。

但实际情况是,并不存在对学习者的基础要求,哪一轮进入都无所谓。在过去的尝试中,

零起点和有备而来的同学,往往相同进度,各有收获。我看到常情是,零起点学得格外好

,因为没有负担,白纸一张,没毛病需要改,只需找到适合他的方法。


4、由于这个学期我《西方音乐通史》专业课开始运行,两门功课会在很多方面进行融合

。如此处理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中国音乐基础,西方音乐也学不好。西方音乐所谓学的好

的,到了一定程度和阶段,没有中国音乐做母体文化的容器,便再难提高。说中文长大的

孩子,缺乏西方母语的内在律动,西方音乐的神髓是很难体验的。这一点想想中国人为什

么常觉得西方诗歌不像诗歌,就很容易明白了。


5、课程内容会包括大致如下:


(1)中国音乐风格的历史变迁与构成分析


(2)中国南北民歌的分析与模唱


(3)中国传统器乐的分析与欣赏


(4)中国戏曲(昆曲与京剧)的分析与模唱


(5)中西器乐风格(独奏曲与大型乐队作品)的比较与分析


(6)民国音乐(艺术歌曲、流行音乐)的分析与模唱


(7)包括国子监雅乐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参访、教学音乐会等现场课程


6、这门功课的基础还不错,原本它是英文的。在北大开设过几轮暑期国际学校。这次除

系统增加文献阅读与教材学习外,特别强调音乐的分析与模唱听辨,将会是一次比较大的

改变,但使用中文。


7、课程不能涉及中国宗教音乐与中国民间歌舞的原因,是因为时间不够。


8、上面的主旨内容,涵盖了中国民歌、传统器乐、中国戏曲、现代大型乐队及艺术歌曲

、流行音乐等代表性作品,学习量已经够了。音乐作品自身贯穿成为文化和历史,史观是

你自己的,我只提供史料,这是我一贯的态度。


9、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少关于西方音乐的分析与分享,会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纪录

片,特别是指导大家如何区别聆听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方法,会更多用心。


10、考试就考听辨和模唱两项。前者听片段,写出名称或作者,例如《二泉映月》阿炳。

后者在指定范围内,唱给我听,例如《玫瑰三愿》或《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原来姹紫

嫣红开遍》。


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爱中国诗,我觉得在

神韵微妙格调高雅方面往往非西诗所能及,但是说到深广伟大,我终无法为它护短”。假

期中重读到这一评价,真是万分同意,中国音乐也是如此。或许这是我收拾精神,决定将

这门课带入一个新气象的原因。据说,在北大,公选课才是真正考察学习兴趣和选课态度

的试金石。我同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但在过去几年的教学服务中,常常会遇到不

少急功近利。懒得再理会的原因在于,其实,这样做没什么不好,但也没什么好,因为,

你的深度和进取心都随着这种态度消失了。你都不在乎,谁还会在乎?春天来了,孩子们

会更忙,不像冬天还怕冷缩居。只要有五个人选课,我就开下去。事实上,我的工作量已

经满了,这门课完全自己的兴趣。不过,2008年我第一次站上北大讲台时,教室里才坐了

6个人。我相信,自己比当年的抗打击力更强!


本周六第一节课,我专门讲《什么是“五音不全”与“八音齐备”》。


谢谢各位!新学期加油!


毕明辉


2014年2月17日


发表于2014-02-17 18:36:15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捷回帖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