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招募】“AI+“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研究主题】AI+人文社科(碳中和与健康)
本课题聚焦"让自己无负担,让地球无负担"的核心目标,通过健康激励驱动绿色行为转变,重点基于样本餐厅的实证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食物碳足迹核算方法,运用人工智能AI算法辅助构建“健康-低碳"双重评价体系,优化现有餐厅点餐系统软件平台,并生成符合该标准的菜单推荐方案,开发协同健康饮食管理和低碳目标的认证标签,为实现居民健康改善与环境效益提升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以微观切口为后续思考气候健康协同治理的国际规范突破提供思路,形成有益的,可复制可传播的健康-低碳绿色转型”中国故事“。
【导师团队】
导师1——徐沁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博士。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双聘教师,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研究员、 战略规划与合作负责人,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大学双硕士项目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气候治理,低碳转型与企业发展研究,气候与贸易,能源安全等。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谈判代表。
导师2——解伟: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同时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粮食安全政策、农业资源环境经济、气候变化经济与政策、农业部门均衡模型(CAPSiM)及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等。近年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经济与政策”领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综合类杂志,如Nature正刊、Nature子刊等;农业与环境经济管理类杂志,如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AJA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EEM)等。研究成果获得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研究内容】本课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主动探索精神,对碳中和、低碳转型及健康饮食等议题有浓厚兴趣,能够在小组中积极同他人合作,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展学习与研究能力。在团队构成上,拟由计算机、计算科学、软件工程、公共卫生/健康、国际关系/环境工程或管理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跨学科小组,以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长。成员年级以大二至大四为佳,成绩不作硬性要求,但需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意识,可以在老师指导下推进课题的顺利开展。
【研究时间】一年
【研究收获】根据工作时长和项目成果获得一定的报酬、论文发表机会、高水平导师推荐信、科研专业训练
【联系方式】Jianzong@stu.pku.edu.cn 邮件主题:“AI+“本科生科研训练专项项目+院系专业年级+姓名
【报名时间】2025.8.31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