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大学生活(转) - 普通化学(GCHEM)版 - 北大未名BBS

适应大学生活(转)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

GCHEM [离线]

协同效应

4.1高级站友

发帖数:1800 原创分:0
关注
<ASCIIArt> 置顶 #4

给04级的师弟师妹们写了点东西

作者:CH

发信站: 未来北大人社区 (http://www.gotopku.cn/)



下面这些文字是为了回应先前 黑火焰树 同学在较早前提的几个问题而写的,我当时答应

说要针对这些问题撰拙文一篇,但是久久未能成文。其实,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看

了她给的题目就知道要想全面的回答这些问题实在是太难了!我并不打算对她的问题逐题

进行回答,但是希望在整个内容中都有涉及,而侧重上也不完全相同,有的问题是我力所

不能及的,故不敢妄议。之所以想写并且写出了这些东西,是因为我发现这些问题大都问

到了我的一些零散的感悟,故而结合自身所想写了这些文字。供大家参考一下,若是能够

多少对04级的同学有所帮助则不胜荣幸!


这里先给出黑火焰树的几个问题

“还有以下问题急需指点:

1、大学学习和高中相比有那些不同?

2、怎样处理好学习与业余活动(如班干部工作、社团活动)的关系?

3、据说主动找教授谈话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是这样的吗?

4、大学是一个易于变化的时期,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的做有益的尝试,对吗?

5、怎样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

6、想三年内读完本科(扎扎实实的,不急功近利),请给点建议。”


     到了大学我们首先面对的是学习目的的改变。高中的学习,大家接受的都是指向高

考的应试教育,所以学习的一切准备都是针对高考进行的,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是高中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虽然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地方的同学在高中阶段所受的

应试教育的程度不尽相同,但是根本上都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所占比例都小于应试教育

的比例。

大学则不同,在这个层次上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你为什么而学习?这需要重新并且

自主的进行思考。在大学里,这个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结论。但是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的两

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呢?1,一个现代人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做为自身发展的基础?2,

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将来打算做什么?我现在可以学习什么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在大学中,你可能看到一些“不学”的人,他们整日沉浸在自己的某项“事业”中

,你或许觉得他们成绩很差都是将将及格,不是好学生。但是,随着学习的目的的改变衡

量人的标准已经不再是成绩了。这些同学为了自己的兴趣,倾注了全部的热情,而学习成

绩也是合格的,这有什么不对的吗?当然,可能许多同学还是选择了专心于学习,这也没

什么,如果你认为这对将来很重要的话。

那么,你在大学中为什么而学习就要由自己做出选择了。

      在大学里面,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尽管可能不是所有人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角色的

转变。但是,作为成年人就应当自己做出选择(尽管有人未必有这个能力)。以前中学时

代,家长和老师为你做出了很多选择,而今天没有人再替你进行选择了,一切都要由自己

决定,而生活本身又充满了选择,你就必须“学会选择”。

      大学的“选择”太多了,今后是“出国”还是“保研”,是“工作”还是“考研”

?选课应当选哪些?专业课看那些参考书?这周末是自习还是出去玩?是自甘堕落还是努

力学习?选择遍布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这一点在你进入大学之后很快就

会发现,随时都要面对。尤其是在中学时代一直被管着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会突然感到

自己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比方说,开学时候就有名目繁多的社团在招新,你要参加哪些社团?你的兴趣在哪

里?你要花多大的精力?有的同学一下子报了很多社团,每个社团都有着定期的活动,比

如元火漫画社定期放映动画,乡土中国学会每周请人就三农问题进行演讲,青年志愿者协

会组织夜间校友巡逻。而每个同学在社团中的角色也不同,有的同学就是普通的一份子,

每次组织活动参加一下,有的同学就是组织者,策划活动,进行宣传,干得不亦乐乎。这

些固然兴趣志愿在里面,但是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呢?

      比方说,诸如线性代数这样的专业必修课程不需要签到,那这门课你就可以翘掉,

有人戏称北大的课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这对以前要毕恭毕敬的上课中学生而言简

直是天大的自由。那你就面临着选择:是听老师讲课呢还是自己自学呢?因为你很快就会

发现有的老师讲课的内容与书本上几乎完全一样,这门课安排在早上第一节你根本就起不

来,或是你选了两门课时间是冲突的而你又不想退掉其中任一一门。

      比方说,物理学院的热学课没有指定教材,光参考书就推荐了七八本,从李椿的到

赵凯华的,到包科达的,到刘玉鑫的,到南大的,到复旦的,甚至还有外文的参考书。那

你到底看哪一本呢?是都看还是只看一门,怎样效果好?高等数学书上习题那么多,但是

还有人做“吉米多维奇”,那你怎么办?这些选择你如何做出?我想可能是不是先简单的

实践一下再及时的总结经验,那时再做出决定可能会好些。

      比方说,专业课程你可以自主决定在哪个学期学,学早了可能后续课程跟不上,学

晚了可能功课会太重,那这之间的种种矛盾你如何衡量?还有就是从03级开始的新问题,

一个学院中那么多专业方向,我到底要向哪个方向发展?有的同学刚入学就门清儿,信誓

旦旦的说自己将来要如何如何,有的同学则是什么都不明白,一问三不知,那么怎么办?

那我想你是不是可以看看学院都为你的学习提供了哪些服务:有的院系实行的是导师制,

一个寝室的同学有一个导师,有的学院有本科生业务指导委员会,拥有大量的资深教授,

有的院系专门开设了本学科大类的前沿介绍课程把各个专业方向的前沿展现给你,有的院

系则经常举办讲座内容涉及本学院的诸多专业方向。

      比方说,物理学院的电磁学课程有王稼军教授开的,也有陈秉乾教授开的,数学系

的常微分方程有李承治先生的也有杨家忠老师的。那又如何选择,有人的标准是谁给分高

听谁的,有人的标准是谁讲的好听谁的(诸如电磁学的陈秉乾先生和常微分方程的李承治

先生都是主讲这些课很多年的老师),这样现在看都是很简单的问题可能到选课的时候就

很难选择了,因为现在你一定选择后者,可那时你或许更看中的是成绩。

      甚至连你在哪里自习都要自己做出选择:一教,文史楼,理教,三教,四教,图书

馆,本院系的阅览室,自习室或是宿舍。有人觉得在外面自习有氛围,能静下心来;有人

觉得教室的自习条件不好,四教桌椅太破,三教晚上老能听见老太太们扭秧歌儿的声音;

有人觉得在文史楼自习总能给人老燕京大学的感觉;但还有人觉得在三教四教自习颇有点

刚毅坚卓的感觉,传说中的很多任务当年就都是在三教四教自习的;还有人觉得在外面自

习不方便就愿意呆在寝室学;不过又有人觉得寝室太乱同学进进出出影响到自己于是去自

习室自习。我想这些因素都存在,不同的人之间,趣舍万殊,取诸不同,也看你怎么选择

了。

      其实,北大为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教室资源,图书资

源等等),帮你你做出选择,但是如何利用资源本身也需要做出选择。那么到底如何利用

这些资源呢?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不可能给出全面的回答,而且答案本身可能也是丰富多

彩的。但我建议大家多去尝试,许多资源需要去发现,就如同矿产资源多是埋在地底下地

需要去勘探才能发现,图书馆有那么多的阅览室,不是随便推门就进的,怎么使用,有什

么规矩,都可以自己亲自去看看。图书馆如是,选修课也如是。学校之所以允许退课就是

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许多新同学捧着通选课手册,看着那么多令人心动的课程

,看着那么多令人激动的文字介绍,实在难以做出抉择。那我建议你就去亲自试听一下,

感兴趣的课程不妨先去听它一两周,看看是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难度是不是自己可以

承受,是选是退,尝试之后再作最后的决定。鲁迅就说过“事实常没有字面那么好看”,

许多事情白纸黑字讲的再明白,“觉知此事要躬行”啊。还比如物理学院就有“教授接待

日”,“选课咨询”等活动,许多资深的教授都亲自为本科生进行指导,许多同学都不知

道科研研的是什么,本专业的教授们都是怎样的,那么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去接触一下

教授们呢,至少去看看,长长见识,总是有益的;而有的同学总不知道去了见到教授那等

高人应当问什么,其实,提出问题恰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我想学习中总会有突发奇想

的,或是学术上的,或是发展上的,都不妨问问教授们,别害怕,不会有人嘲笑你,说你

na&iuml;ve的。

      当然尝试不免要带来经验教训,及时的总结更加重要。其实从高中到大学这个转变

过程,大多数同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经验教训,在这个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有心人。

出了什么问题多想想,多动一下脑子,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活安排上有什么麻烦,

我总觉得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动脑子,想想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怎么

解决,大学中仅仅是勤奋努力不是够的,千万不要让学习变成了体力劳动。大家在高中的

时候学的都很好,但是大学和高中的差异,必然带来一些问题,高中时候一帆风顺或许值

得总结经验教训不多,到了大学就应当注意了,什么都可以懒,千万不要让“心”懒。我

知道许多学习上不努力,生活中放任自流,最后被迫退学的例子,其中也有我认识的高年

级师兄(不是物理学院的),看看他们的经历,如果当初问题刚有个苗头时候就能够即使

的发现制止,又何至于落到最后退学的地步呢?有的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甚至在个别学

院一学年四个年级竟然能有十几个被劝退或是自己退学的,想想他们如果真是刚刚陷入游

戏之中时,能够及时的反省那又怎么会退学呢?也许有人说,他们都不能自拔了还怎么想

的到反省自己呢?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如果反省自身,总结教训能够成为生活的一

部分,或许许多不幸的事情确是可以避免的。


      好了,写了这么一篇冗长的文字,说了许多。到了大学关键还是*自己,自己的感

悟还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在北大学习生活顺利愉快!




适应大学生活——给05级师弟师妹的建议(转贴)

 适应大学生活——给05级师弟师妹的建议

作者:CH

发信站: 未来北大人社区 (http://www.gotopku.cn/)



记得去年的暑假,还是刚刚录取结束的时候,我就给04级的师弟师妹写了些建议性的文字

。前两天又发现有同学给顶了起来,接着又被版主同学置顶了。现在看来,那些文字确是

有点“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不过,里面也写了如何面对选择

等东西,也多少还是有些意思的,因此那篇文字也值得参考,在本文的最后将给出那篇文

字的链接。


今天我愿意以一个高年级同学的身份,再和师弟师妹们简单谈谈一些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算做一些感悟和建议。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独立自主性。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要由同学们自己思考

、安排、践行、反思、调整。大学很自由,北大更是如此。选课很宽松、生活上几乎没有

任何束缚。这给大学生带来了高中时候所没有的自由,但是我们往往更易于接受这种独立

所导致的自由,而不愿意面对这种独立所导致的问题。许多同学的思维,一半是大学的、

一半是高中的。例如,由于多数课程不记考勤,就有同学不去听课,他们往往想到自己已

经是成年人了,学校凭什么要管我是不是一定要上课呢。这无可非议,但当他们遇到问题

的时候,诸如自己手里没有现成的课程表、很少接触到导师去交流,他们就会发牢骚、抱

怨,可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是个大人,至少是个大学生,人家凭什么要把课程表

送上门去、人家导师有那么多科研工作凭什么要天天跟你爸你妈似的对你问寒问暖呢。既

然想独立,既然毫无不情愿的接受了独立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自由,那么为什么不能承担

你本来就必须承担的责任呢?因此,我愿在这里提示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了麻烦和

困难,要想到自己来承担,甚至要忍耐,要自己来应对,要锻炼这种能力。习惯了高中生

活,就觉得那些本来只是因为你是未成年人才提供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话,到了

大学会碰壁,没有太多的服务是理所当然的,需要自己去做的那就自己去做,不应该去怨

谁,因为大学就是社会,在社会中发牢骚和抱怨有用吗?


记得去年就有一位某专业的新同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接着这位同学就上网发帖,

还给自己的文章起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题目,从高中视角、从对自己有利的描述,歪曲了北

大的教学中的许多情况,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是当我看了这篇文字的时候,就感到这位同

学大概就没有很好的转换身份,还总是拿高中的思维来面对大学的生活,当然诸事不顺。

他就在文字中写了一堆批判性的文字,攻击选课制度、攻击教员的服务、攻击导师制度。

我想他自己说的话,可能等到毕业的时候,就会自己感到羞愧不已。要知道制度制定了,

需要你自己去了解、去操作。哪有什么校园广播整天宣传选课须知的?不清楚的问题去问

老师、问负责本科生教学的院系领导,回答,是他们的责任;制度定下来,总是从一个整

体的角度出发,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灵活的运用制度。在北大每个院系都有导师制或者

类似的本科生业务指导委员会、教授接待日,导师、负责咨询的教授不是家庭保姆,有什

么问题和想法,要去和他们预约时间来交流,否则不要指望教授登你宿舍大门拜访。只要

是定下的负责接待咨询的老师,你不要管他是林毅夫还是赵凯华,还是什么别的著名教授

,回答你问题是他的责任,这不可推卸。但这需要同学自己主动啊,需要你们自己去预约

啊。


有了问题不值得去抱怨,去指责谁,特别是上网骂谁。要知道这真的对你们解决问题毫无

作用,只能激化矛盾。特别是抱怨这件事情。曾经有位北大物理系留美的学长,他在百年

校庆时候写了一篇文章《从北大谈起》里面提到“据我的观察,北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

,总是以调侃批评为主;而清华、科大的毕业生谈起母校来,总是以赞美为主。”北大人

对母校的缺点的确是毫不留情的批评的,但绝非抱怨、发牢骚甚至是漫骂。批评与抱怨、

牢骚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会有同学把它们混为一谈,在网上肆意发泄牢骚的时候,还把这

当作北大的传统,这很令人感到遗憾。事实上,我在这里要讲的是牢骚的危害:这会是一

种传染病,一个人在抱怨、发牢骚,就会感染自己和别人。当我在新东方的课堂里听到一

个北大女生对外校同学滔滔不绝的讲北大里面存在怎样怎样的不足时,我听到不是“爱之

深、责之切”的深沉情感,而是在发泄、在将外人心目中良好的北大形象用自己已然夸张

了的言语颠覆后所得到的快感。这是怎样的悲哀呢?得了抱怨的传染病,只会使你的大学

生活消极的因素增多,使你在这个校园在这个社会中变的边缘化、变的被动。因此,我实

在期待大家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冷静一些,客观的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牢

骚不是我们的选项。延伸一点讲,说话容易,办实事难;北大只是北大,她并不完美,必

然不会无懈可击。在有的同学想针对校内某一不足发挥他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时候,最好

能够换位的想想,实际工作当中会有怎样的难度呢,最好再想想,自己除了在网上抱怨外

,可曾为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做过怎样实实在在的工作呢?也许有人看不到,但是在

北大在北大的本科生中确是有着许多热心为学校做点实事的人。


另外,也说说北大。我在北大的感觉就是这里实在是太多元化了,以至于我们用任何的词

汇来形容北大、形容北大人都会显得以偏盖全。换句话说,谁也不代表北大。了解到这一

点,你就知道社会上那些关于北大以讹传讹的说法,北大人这样,北大人那样,简直就是

不着边际的杜撰。没有人能代表北大,因此你在这里学习生活中,没有谁告诉你的说法就

是“官方的”,就是“通用的”。往往,不同的同学对待同一事物方式上的差异,在北大

显得是如此的巨大。也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在这块多元的、宽松的沃土中,为自己觅得

一个立足点,找到自我。这就需要独立思考,这也许是北大人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之一。当

你步入燕园的时候,会接触到很多师兄师姐,由于那种高中时代就产生的对北大学生的固

有的神秘感和崇敬感,你也许会认为他们告诉你的做法、他们的做事准则、他们的讲话风

格等等就是你要去效仿的对象。错,不是这样,这是他们的习气而已。我们所要去做的是

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北大人,而不是已经生活在燕园中的那些北大人。燕园的文化、燕园的

风俗甚至是燕园的主人都不断的变化着,而不变的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北大人的那种境界

,那就是“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和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不变的

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大学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因

此,我想,当你们来到北大,会看到有的学长,他们的做法,令你惊诧、不解,他不符合

你固有的那种自我期许和道德准则,那么就应该对那些现象大胆的说不,而不是让自己变

的和他们一样。我想,坚持自己的原则,具有独立的思想,或许才是在多元化氛围中立足

的办法。


多元化氛围,提供了对个人不同的评价标准。但这里所强调的是,学习作为最强有力的标

准的重要性。学习,或者是课程的学习,再狭隘的讲是应试的学习,已经不再“那么”重

要了,但它仍然最重要。因为成绩仍然是大学当中一个普遍为人接受的“硬指标”,在英

文缩写GPA面前,大气科学专业的同学可以拿去和影视编导专业的同学比较。你们所关心

的奖学金、出国、保研都和这有关;你们现在不知道,以后又必然要去关心的本科生科研

、课程自修、双学位也都和这有关。大学教育的最核心,显然不是那些什么氛围、社交活

动,而是知识的创造与传承。我记得我入学的时候,曾经向一个数学系的师兄借《人生理

论与实践》(思修课教材),他就对我反复强调GPA的重要性。后来,期末我去还书,惊

讶的发现,他已经不在了。后来我知道,他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学习,贪于电脑游戏,结果

很多课程没有通过,只好退学了。这就是我一进入北大就接触到的一个退学的师兄。可是

,你知道吗?北大各个专业因为荒废了学业而退学的同学太多了。我听说那个师兄走时,

嘱咐几个同学,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社团里的同学,他还是顾及面子的。但我都很难想

象当他回到家里,看到辛劳的供他读书的父母时候会是怎样的感受。也许这是很极端的例

子,也许在北大荒废学业,考前突击,大致能够毕业获得学位,但是这就让你失去了,发

展初期最重要的本钱。


说到学习,就会想到竞争。但是你们不需要太担心,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一个能够通过

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来到北大,学习的任何一方面能力都是不差的。对于理科院系的同

学而言,不要担心学不过周围的同学来自竞赛的保送,北大课程的讲授都只假定你们满足

了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也许当你发现你旁边的女孩竟然知道X上

加一点叫做“X的一阶导数”会感到自卑,但最后你会发现她也不过是知道这叫做“一阶

导数”。在中国北京大学,要想学的好,需要你的勤奋。的确,我承认,北大之中,有些

同学智商可能较高、大脑构造直逼爱因斯坦,有些同学家长就是本专业的教授因此智力开

发较早,也有状元金牌满地爬的现象。但是幸运的是,这样的人极少!你不需要和那些人

比拼,只要和自己、与自己同样起点的人比就好了。而这里反倒要提醒那些保送的同学,

不要掉以轻心,不要因为你感到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很轻松,就怠惰下去。不要忘了青

蛙是怎么死在开水锅中的。随便讲,前文所说的数学系的师兄,乃是当初全国数学竞赛一

等奖保送北大的。也许你总会感到压力,感到自卑,但是,无论何时都应该相信自己。当

你遇到学业上的困难时候,不要灰心,你是北大学生,“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环境更加能使

人有优越感”,你有成功的实力,你要勤奋要努力。当然,还需要动脑子,不能死学。我

记得当初熄灯前总能在宿舍中听到我们系一个同学朗诵英文的声音,坦白的讲,语音很乡

土化,也挺让我们心烦的。他是一个学习极其刻苦的同学。后来,终于听不到这个同学的

朗诵了,我们知道他也因为不及格课程太多而退学了。如果说前面所提到的那个同学的退

学还能让人感到“怒其不争”的话,那么这位同学的退学只能给人带来莫大的遗憾。完全

是因为错误的学习方法和用力方向,完全不是怠惰的问题。这本是可以避免的。遇到实在

挺不过去的学业的问题,当你不愿意和同学——你认为的潜在竞争对手——交流时,完全

可以找到班主任,找到老师,和他们倾诉,他们见得太多了,你的情况决不是特例、个案

,你能够从那里获得答案的。 


上面零散的写了很多文字,有许多我个人的想法,写给可爱的05级学弟学妹,希望对你们

会有用。






签名档

希望我的学生们都拥有这样的品质:

坚强、豁达、向上、乐观、诚实、富有爱心

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

发表于2008-09-16 23:23:29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捷回帖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