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汉语诗歌再度危机四伏 - 诗词歌赋(Poems)版 - 北大未名BBS

北岛:汉语诗歌再度危机四伏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

yxtgh [离线]

父母在不远游

该用户不存在
<ASCIIArt> 置顶 #7

  1972年年初,我把刚完成的《你好,百花山》一诗初稿拿给父亲看,没想到他责令我

马上烧掉,其中一句“绿色的阳光在缝隙里流窜”把他吓坏了。我看见他眼中的恐怖,只

好照办。此后我再也没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


  我想借助这一往事,请在座的各位跟我一起回溯源头,寻找汉语诗歌当年的困境。在

那年头,词与物的关系被固定了,任何颠覆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不得不承认

,我们当时处在一个多么低的起点,仅仅为捍卫汉语的基本权利而斗争。“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当时既不知道前有“九叶派”,也不知道后有“第三代”。或许正是由于

绝望和对绝望的反抗,一系列诗歌事件发生了。然而,四十年后的今天,汉语诗歌再度危

机四伏。由于商业化与体制化合围的铜墙铁壁,由于全球化导致地方性差异的消失,由于

新媒体所带来的新洗脑方式,汉语在解放的狂欢中耗尽能量而走向衰竭。词与物,和当年

的困境刚好相反,出现严重的脱节——词若游魂,无物可指可托,聚散离合,成为自生自

灭的泡沫和无土繁殖的花草。诗歌与世界无关,与人类的苦难经验无关,因而失去命名的

功能及精神向度。这甚至比四十年前的危机更可怕。


  从此时此地回首,进入视野的先是五四运动——新诗诞生的地平线,背后是源自《诗

经》由民族苦难与审美经验共筑的三千年的连绵山脉,四周是人类众多语言文化交相辉映

的诗歌群峰。如果说九十年前新诗还处在地平线上的话,那么经过几代人的跋涉,我们终

于爬上了一个小山坡。


  与民族命运一起,汉语诗歌走在现代转型的路上,没有退路,只能往前走,尽管向前

的路不一定是向上的路——这是悲哀的宿命,也是再生的机缘。 


  人世沧桑,众声喧哗。一个民间诗歌奖或许有多重意义。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在时光

流逝中造成停顿——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一个人二十岁的骄傲和六十岁的悲观,或许是

一种平衡,在彼此观照中获得某种悲喜剧效果。 



签名档

【临江仙】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发表于2009-11-19 17:12:50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捷回帖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