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征文】北大未名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分享: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然而,彼时《北大向何处去》的流传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自然,有个别反华分子拿着校史大做文章,或许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我想更大的原因或许是,文章所评价的人物不乏当下掌权之人,这些人,或者急于讨好这些人的人,自然也愿意动用公权力去扑灭可能被认为是负面评价的言论。所以,我发布的这个版本,无论以何种形式,被重发多少次,都难逃被删的命运。彼时我还不了解watern,只能最终在一个内部版留下了一个备份。后来,我网盘遭遇事故丢失数据,再想找那个内部版的备份竟已无处可寻。从此,《北大向何处去》就没有完整校订版所流传了,那些受不起批评的人们,正如他们仍在今天的北大未名BBS上所做的那样,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这是我在北大未名上,与不可言说之势力的首次碰撞。这样的碰撞,以后还有很多。这种碰撞,也是贯穿北大未名BBS始终的本质矛盾之一。
2. 北大未名从何而来
我出生的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刚刚萌芽,在美国也尚未进入民间。我出生的时候,国内大多数人查文献需要去图书馆翻卡片,有时还需要开介绍信去外单位图书馆、去国家图书馆。现在怕是只有北大中心馆收藏的2698册Chemical Abstracts还保留着前互联网时代的印记。从前互联网时代一点点亲历互联网降临的人,往往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于是,尽管00后小朋友们把BBS当作一个技术拙劣的树洞替代品,我还愿意对这个20岁高龄的活化石表示更多的包容。肺炎疫情之前的几天,我有幸和贵站一位技术大佬、码界精英吃饭。在贵站发展的技术方向上,我俩一直鲜有共识。而那次吃饭,我发现这位小朋友在对早期互联网的美好回忆方面完全无法跟我产生共情,于是我便释然了: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研究北大未名的历史可以有诸多视角,而互联网社区生态与社会规则的演化,以及与外部力量的互动,在我看来是最为生动的历史视角。北大是一所有民科传统的大学,所以当阳光创意、未名空间等史前时代的BBS,通过那一束束被抽象成小水管的铜线把前web2.0的世界秩序带进每个IP地址的时候,一种新的虚拟治理形态就在一种启蒙运动式的思想氛围中建立了。这样的空间,不啻为现实中国的沙盒。
现在我们访问的这个北大未名BBS,本本源上就是具有浓厚校方背景的。计算中心主导的PKU BBS是北大未名的直接前身,而本站的第一台服务器,就是IBM捐赠给北大的一台System/390服务器。起初,我们对于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并没有过多经验,这也是BBS固有用户自治的历史条件。但作为物质基础的提供者,校方对于北大未名BBS存在平行的两种叙事。第一种,需要彰显功绩的时候,BBS就成为了倾听青年声音、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第二种,在一些人的的利益面前,据悉有一位大家道路以目、心知肚明但慑于其党羽的威胁不敢公开讨论其违反党纪情况的体态丰腴的女士表示,这里就变成了有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网友”干扰网络气氛的主要平台,要为一切舆论监督压力背锅。
除了互联网监管的历史大背景,想要理解北大未名的外部力量互动史,明白这两条线索也是重要的。这正是“上头”对北大未名矛盾情感的来源,也能够解释2003年的许爷爷敲钟夺站事件、2005年的关闭外网访问事件,以及近期的2018青研政变事件、青研水军事件等。
3. 北大未名向何处去
中美关系目前比较紧张,大有美国民众视中国、中国政府如邪恶实力的代言。这一点我本应该早就想到的。我本科在美国交换的时候上过一门伦理课,其中一部分讨论了网络管制的伦理问题。课上,那位老师,大抵是一位民主党支持者,认为如下的观点是不证自明的:对互联网的封锁和审查是有悖伦理的。那时候,国内禁掉了Facebook等网站,然而GFW的限制不如今天明显。我和几位上海交大的同学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了强烈的反对,表示网络管制是必要且普遍实行的,不加管制的互联网会造成无尽的混乱。老师大为疑惑,她完全不理解我们怎么会被如此地洗脑。我们通过论证,把老师驳到无话可说,最终双方均表示愿意求同存异。她虽然逻辑上无法推翻我们,但立场上仍坚持反对一切形式的网络管制。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很多敌意,都在于这种理念层面的冲突,而大多数美国人和中国人甚至没有去求同存异的心理动机。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由一个具有强制力的机构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过滤,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框架下,是可行的。只是需要一套机制去确保这种管制模式不会被一些仅仅是不想听到批评声音的人所利用和绑架。本站的言论自由有三条边界,这三条边界既是内向的,又是外向的,因此对本站的监管亦不能跨越三条边界。
第一,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违反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订立的法律法规,违反《北京大学章程》和依照此章程订立的各项学校制度的言论,以及与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相悖逆的言论,是不能被本站包容的,这是言论自由的政策边界。本站作为校园交流平台,没有必要承载公民不服从的政治使命,请另觅它处。
第二,突破当代社会的伦理底线的,以非学术目的宣传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的,以本站为平台发布涉及恶意散布谣言、非法牟利、宣传伪科学、弘扬不正之风、挑唆民族矛盾、挑唆地域矛盾、宣扬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及其他引起本站网友广泛反感之行为的,亦不能被本站所保护,这是本站的价值观边界。本站需要维护一个良好的讨论气氛,对于引起广泛反感的言论,为了本站的正常秩序,亦应该予以处理。本站不需要也不可能维护超越时代的价值观,本站的价值观应该力争反映北京大学学生群体的基本价值共识。
第三,本站用户对用户的不友善言论,亦是本站不欢迎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侮辱性语言、人身攻击、纂辑他人负面消息(“挂人”)等行为,这是言论自由的友善边界。但是,这一条原则的适用是有限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友善的讨论氛围。对网友错误行为的真诚批评不触及此条原则,对线下行为的公开检举只要合法合规就亦不适用于这条原则,符合站规规定的争端解决程序更不适用这条原则。
我认为,这三条边界是本站赖以运行的基本逻辑。随着外部势力的不讲道理地蛮横破坏,这三条边界在被不断突破。一方面,当三条边界从外向内突破,本站赖以生存的言论空间就崩塌了,可能会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三条边界本身也受到外部势力的谤议,被认为过于宽松而引发其关站的切实动机。
或许只有当失去的时候我们才能充分了解其价值。当从网凉掉的时候,我们扼腕的事情在于你不再能轻易得知隔壁班小姐姐的社交动态。那么清华失掉校内BBS之后所失落的东西,可能也是北大即将揖别的。这和时代的主旋律也相符:北大在变成清华,清华在变得更加清华。
签名档
发信人: gerald (小G|死亡是伊露维塔的礼物), 信区: Love
标 题: Re: 第一次看到活的gay。。。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5年09月26日10:44:48 星期六), 转信
。。。改天给你表演个?。。。
【 在 freejoy (pika||Chem@THU15||想加入燕解)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待了四年都没有碰到过=。=
学术论文风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郑州亚细亚!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签名档
曾溷三昧地,未名百晓生。
利用站庆征文进行反🐰活动,这是一大发明。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据悉有一位大家道路以目、心知肚明但慑于其党羽的威胁不敢公开讨论其违反党纪情况的体态丰腴的女士表示
看到这句话,我大概明白该仲裁对某(正在受理的)仲裁案的立场,因其言语与该案仲裁人高度相似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签名档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我所发的一切评论和一切单位无关,行得正我坐得端,问心无愧。
其次,到现在为止,这是我三个合法ID之一。
另外,我在家自习,欢迎随时来考证。
此外,您猜测也好,揣测也罢,不过您是大佬您想怎样您随意。
你觉得北大变清华的速度跟清华变清华的速度哪个比较快(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签名档
Accidents don't happen to people who take accidents as a personal insult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fortune there is a crime.
人人网没凉啊,(某人的)表情包都靠人人网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由一个具有强制力的机构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过滤,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框架下,是可行的。"
我觉得不可能可行。
这里面的核心矛盾点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具有强制力的机构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过滤”。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签名档
Rondo.
求同存异,我理解你的关切。
其一,我不反对外部强制力,因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往往就是强制性的力量。如果强制力具有合法的权力来源并置于有效监督之下,那么也可以接受它。
其二,这一条也是多多少少是照应了实际情况基础上的愿景吧。
seasideice (Cortot)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由一个具有强制力的机构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过滤,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框架下,是可行的。"
我觉得不可能可行。
这里面的核心矛盾点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具有强制力的机构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过滤”。
签名档
发信人: threebet (3bet), 信区: sysop
标 题: Re: 强烈谴责,贵站的仲裁这种调调?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20年04月07日14:01:0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李老师,请您看看这个事儿怎么办?
【 在 myVeritas (校团委 李田所老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好,我是SYSOP,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I need time and distance...
Homagod (不愉快なら問答無用、撃て)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你觉得北大变清华的速度跟清华变清华的速度哪个比较快(
签名档
发信人: StYi (小StYi|勇气和平常心), 信区: Futurama 标 题: Re: 深深地忧虑今年剩下的时间干什么比较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14年10月08日11:31:53 星期三), 转信
修改引文模式盖楼与我的灌水价值观不符
对不起
【 在 peiyangium (MolS&E@NKU/TJU MMIX=>BME@PKU MMXII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没有修改引文模式,差评。
在百度盘找到了一个word版,不知道是不是和你有关。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我看吕布应该就此发表一个谈话。
peiyangium (生建办主任助理|柯带宜居办主任|副团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1. 《北大向何处去》
有一位不受欢迎的老干部,曾经写了一个《北大向何处去》的系列文章。在文中,作者以共产党员的坦率态度直白地评价了其所共事过的几代校领导,展示了驱动北大运行的顶层权利结构,尖锐批评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滑坡现象,反思了北大这些年学风校风的堕落。我认为这个系列文章很好。且不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走群众路线的角度,单就是其中回忆的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发展历程,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填补一段重要空白的第一手自述材料。
它的早期传播路径完全是地下的,我大抵也是从BBS上某个版面获得了全文及附录的txt版本。那时候我正在研究MS Word的格式化排版,便顺手从txt文档排了一个格式标准的Word版。同时,我还对文字上的讹误加以校订,疑难的地方查资料多方求证。最终的成品几乎可以直接出版了。我很满意,把它挂在了三角地。
……
签名档
“年兄,咱们得给他出题呀。”
“这怎么出题呀?这玩艺儿咱也不知道他温习的什么书啊,回头他要写不上来,中不了,这不得罪九千岁吗?”
“那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这不这儿有卷纸嘛,干脆!我出题,我说,你写!”他们俩人给办啦。
一个说,一个写,完啦。俩人这么一看,写完了一瞧:“行!好文章!”
这不废话吗?自个儿出题自个儿做还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