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面好友提醒登录
返回非主流文化版

网络女性的觉醒与自我重塑(演员王鸥以“去父留子”收 

euio耳目一心 2025-03-16 10:50:46
[楼主]1楼

网络女性的觉醒与自我重塑


文/心南身北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一大早刷到一则视频,演员王鸥与何九华的恋情以“去父留子”收场后,她独自产检、抚养孩子的画面被曝光,而男方被扒出孕期出轨的时间线。这场风波中,王鸥不仅未在舆论里沉沦,反而以单亲妈妈身份复出拍戏,将法庭上与前男友的经济纠纷案处理得干脆利落,被网友戏称为“把男人当生育机器用的内娱第一人”。

原本以为张碧晨已经够“疯”的了,没想到,王鸥比她还要更胜一筹。

此前张碧晨因隐瞒华晨宇未婚生女引爆热搜时,大家还在争议女性是否该为“去父留子”背负道德枷锁。如今王鸥的案例却让舆论彻底转向——她抛开婚姻契约的约束,主动选择生育权,甚至在被伴侣背叛后快速切割关系,用事业重建人生主场。这种“孩子我要,男人你滚”的决绝姿态,让传统的婚育观念显得摇摇欲坠。

两位女星的抉择撕开了社会认知的裂缝。当张碧晨唱着《开往早晨的午夜》抚育女儿,王鸥穿着西装在法庭与片场间披荆斩棘时,她们不再是被婚恋定义的女明星,而是手握主动权的个体。尽管仍有人嘲讽她们“不守妇道”,但更多的声音开始追问:为何男性隐婚生子能被宽容,女性清醒规划人生却要承担骂名? 


传统婚育制度犹如精密的生物囚笼,将女性子宫与婚姻契约强行焊接。王鸥的"去父留子"选择,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了婚姻与生育的共生关系。她将生育权从性缘关系中剥离的行为,颠覆了"婚内生育才是道德"的约定俗成的古老戒律。当我们追踪其孕期时间线时发现,从产检建档到签署法律文件,每个环节都闪烁着清醒的自主意志。这种将生育决策权完全收归己有的姿态,似乎标志着女性开始夺回被宗法制度劫持数千年的生育主权。

社会舆论对“未婚妈妈”的猎奇与苛责,与对“隐婚父亲”的宽容形成鲜明的对照。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对女性有着诸多的要求与限制,男性隐婚生子往往容易被宽容,而女性一旦在婚恋生育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选择,就要承受骂名。这种道德双标是父权制最隐秘的统治术:通过污名化女性身体自主权来维护男性生育特权。当网友戏称王鸥是“把男人当生育机器”时,实则是用黑色幽默解构了男性中心主义的生育话语。

其实,这种双重标准的背后,是对女性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忽视。女性是不是婚姻的附属品?应不应该被道德枷锁禁锢在陈旧的观念之中?

这些年,上海、深圳等地所谓的“大龄剩女”基数逐年攀升,其所处的圈层也不局限于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已逐渐向各个阶层渗透。她们无视年龄,三十多四十多岁不结婚、不生孩子,焦急的往往不是她们,而是生活在她们身边的人,父母、亲戚、朋友等等,大家催促她赶紧结婚、赶紧生孩子,赶紧和身边的人都一样,试图将世俗定义的“好女人”的规矩做成锁扣,套在她们的脖子上。而她们不在“好女人”、“好妻子”的框架中挣扎,只是用实力证明婚姻也好生育也罢,都可以是自由意志的延伸,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勇敢地活在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热爱里。

在传统观念的漫长束缚下,女性的角色似乎总被框定在家庭的范畴内,职员、妻子、母亲,这些身份成为了生活的全部,自我被悄然淹没,生活也陷入平淡与平庸的泥沼。然而,张碧晨、王鸥等女性的经历,如同一束光,穿透了这片沉闷的夜空,让我们看到女性觉醒后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也为所有女性指引着打破枷锁、重塑自我的方向。

女性的觉醒,是一场自我认知的革命。它意味着不再依赖他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不再被传统观念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当我们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勇敢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时,我们就迈出了觉醒的第一步。就如同张碧晨和王鸥,即便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依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女性的独立与坚强。


这令我想到不久之前的一部电影《好东西》,当铁梅(宋佳饰)以单亲母亲身份在职场与育儿之间周旋时,她打破了“完美母亲”的世俗想象。面对社会对单亲家庭的偏见,她没有用苦难叙事博取同情,而是以调查记者的敏锐洞察力拆解困境,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来自比自己小很多的乐队小马的爱她也坦然接受。影片中她深夜边写报告边哄睡女儿的场景,恰似我们这代人曾经历的蜡烛两头烧的困境,但铁梅的特别在于——她将母职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她不沉溺于过去的婚姻,也不盲目追求新的恋情,正如她教育女儿王茉莉时所说:“妈妈首先是独立的人,然后才是你的妈妈”,这种剥离社会角色附加值的觉醒,正是我们这代女性在中年危机中亟需的勇气。

作为一位经历过传统女性角色规训的70后女性,当我们凝视电影《好东西》中三位女性角色时,看到的不仅是银幕上的光影叙事,更是自我生命轨迹的镜像与突围的可能。这部以女性互助为内核的影片,用细腻的笔触为被困在多重身份中的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如何在母亲身份中重构自我?

大家可能会说,特权者的选择不等同于普遍经验。是,现实中,非婚生子女落户难、单亲母亲在职场频频遭遇结构性偏见与隐性排斥,这些都是一位普通女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明星有高收入及大把资源作底气,更多的单亲母亲由于社会福利的缺失,家人的不理解等等因素从而普遍存在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这些问题当然需要制度、经济、文化的协同进步,才能得以解决,我们也许看不到,但并不代表不可能。

不管怎样,70后的我能够深深共情于这些勇敢的女性。反观身边,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结婚、生子后,在各种身份的转换与责任的重压下失去自我的女性同胞比比皆是。但女性的觉醒,正是意识到自我价值不应被这些既定身份完全定义。我们也许可以在履行好职员、妻子、母亲责任的同时,也能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拥有独立的兴趣爱好和精神世界,可以重新拾起曾经因为生活琐事而放弃的爱好,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或是勇敢地去尝试某些未曾涉足的领域。

也许你的生活一直琐碎平凡,但女性觉醒的暗流你不能熟视无睹。三八妇女节刚过去不久,能变成纪念日的节日,往往意味着需要被重视,需要被重视就意味着一直不被重视——女性一直是弱势的那一方,但爱自己是发自肺腑的每一天,而不是需要三月八号这一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祝福与赞美。重要的不是这一天,而是这一天之后364天,等你不取悦不被欲望控制的时候,每一天都是节日。如冯唐所说,“真正活明白的女人,早戒了三种瘾,戒了等骑士救赎的软弱,戒了靠眼泪谈判的天真,戒了用漂亮换爱的慌张,不靠谁定义,自己就是标准,疼就疼得淋漓,爱就爱得凶狠,若遇寒冬,就把冰凌嚼碎了当酒喝,有刺有香,有梦有仗,不欠东风不赊月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正是那些勇敢的女性,以自身的经历打破旧俗,破解身上的枷锁,为我们展示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当我们不再做被生活推着走的被动者、盲从者,而是成为主动驾驭生活的人,那么,每一个女性都能在觉醒中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作者:心南身北,原名贾燕燕,70后,左手文字,右手烟火,曾出版散文集《风定落花香》,诗集《北方无海》。


签名档

Vivu la scienco!


金口玉言,说封就封;

山呼万岁,苟且偷生。

epigeneepigene 2025-03-17 09:50:26
2楼

那英是2004年这么做,王鸥是2024年这么做,称王鸥是“被网友戏称为“把男人当生育机器用的内娱第一人”时间上不对。


euio (耳目一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网络女性的觉醒与自我重塑

文/心南身北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

签名档

epigene

euio耳目一心 2025-03-17 10:32:40
[楼主]3楼

指正的是


相隔二十年

那英未广传?


epigene (epigene)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那英是2004年这么做,王鸥是2024年这么做,称王鸥是“被网友戏称为“把男人当生育机器用的内娱第一人”时间上不对。

签名档

昔新旧,今左右;往北大,来清华。孑民言,月涵行。德日继,欧美承。

>梅贻琦曾说过,他对政治无深研究,但对于办大学,他认为:

>“应追随蔡孑民(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是言之经典,当不亚于“大楼大师说”,然知者不多,故亦移作签名档。

(我知道贵校有人对蔡校长不感冒,它们想踩就踩)(此处用“它们”,表万物一体之意,以免性别歧视之讥)

bailanfish摆烂小鱼 2025-03-17 11:21:24
4楼

更清醒了,要靠自己,不靠男人

euio (耳目一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网络女性的觉醒与自我重塑

文/心南身北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

euio耳目一心 2025-03-17 12:03:35
[楼主]5楼

男人也是,要靠自己,不靠老子


bailanfish (摆烂小鱼)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更清醒了,要靠自己,不靠男人

签名档

Vivu la scienco!


金口玉言,说封就封;

山呼万岁,苟且偷生。

bailanfish摆烂小鱼 2025-03-17 12:58:18
6楼

合理,赞同!

euio (耳目一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男人也是,要靠自己,不靠老子

epigeneepigene 最后修改于2025-03-17 14:20:18
7楼

我觉得是相同是事情,解释角度变了。

离婚或分手后,孩子由妈妈抚养,是很常见的情况。例如,2009年孙楠与买红妹离婚后,孩子由买红妹抚养。孙楠想去看望孩子,被买红妹拒绝,好像孙楠报警闹到派出所,孙楠坚持要求探视权。当时的舆论,还是有支持维护爸爸对孩子的探视权和抚养权的。

窦唯的2任妻子——王菲和高原,都是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网上报道的情况,好像窦唯放弃了对孩子的探视权和抚养权(不知道真假)。

孙俪,网上报道好像是1995年,其父母离婚后,生父放弃了对孙俪的抚养权和探视权,由妈妈独自抚养孙俪。


合法婚姻或非婚生孩子,在离婚或分手后,由妈妈单独抚养孩子的情况,一直都普遍存在,无论是演艺圈或是普通群众。像汪峰和陈坤那样,由爸爸单独抚养孩子的情况,在中国比较少见,所以,当时才作为新闻广泛报道。有一个美国电影《三个奶爸一个娃》(1987年)爸爸单独抚养孩子作为喜剧呈现,我猜可能在美国,由爸爸单独抚养孩子的情况没有由妈妈单独抚养的情况普遍。


以前,如果去父留子或者说是由妈妈单独抚养孩子,其他吃瓜群众会认为孩子可怜:不是由爸爸教孩子学骑自行车,不是由爸爸陪孩子打球,不是由爸爸带孩子放风筝,不是由爸爸和孩子打雪仗满地乱滚......因为一般人会认为这些耗体力的活动,妈妈带孩子玩会力有未逮。


但是,现在报道的风向转了,吃瓜群众觉得如果妈妈有钱,完全可以雇体育教练教孩子学骑自行车、教孩子打球......不需要由免费的爸爸来做这些。


好像有一个美国电影《大哥哥》(片名,我记不清了)是一个男人自己没有老婆孩子,被一个单身母亲雇佣当钟点工陪孩子玩。当然,电影是大团圆的结局,这个被雇佣的陪孩子玩钟点工,爱上了陪孩子的生活,努力争取当这个孩子的合法爸爸——由计时付费的,变成免费的。不知道,那些单身母亲女明星会不会给自己的孩子雇佣一个计时付费的陪玩爸爸。

男人不仅可以当生育机器,还可以当陪玩机器,陪写作业机器........



euio (耳目一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指正的是


相隔二十年

那英未广传?

签名档

epigene

BlancRedCescLe Professeur 2025-03-17 14:25:36
8楼

同意。角度改变是社会价值观改变的反映。

打“去父留子第一人”这种旗号确实不太好

epigene (epigene)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觉得是相同是事情,解释角度变了。

离婚或分手后,孩子由妈妈抚养,是很常见的情况。例如,2009年孙楠与买红妹离婚后,孩子由买红妹抚养。孙楠想去看望孩子,被买红妹拒绝,好像孙楠报警闹到派出所,孙楠坚持要求探视权。当时的舆论,还是有支持维护爸爸对孩子的探视权和抚养权的。

窦唯的2任妻子——王菲和高原,都是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网上报道的情况,好像窦唯放弃了对孩子的探视权和抚养权(不知道真假)。

……

签名档

Arsene Wenger has done it again!

toodounii无薯不登三宝殿 2025-03-17 15:19:36
9楼

当年叶海洋赴美买精生子也引起过热议,现在人家三胎都养得挺好

euio (耳目一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网络女性的觉醒与自我重塑

文/心南身北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