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版面好友提醒登录
返回非主流文化版

“婚闹”陋习,打人致死,四发小坐牢(ZZ)

euio耳目一心 2025-03-26 13:42:36
[楼主]1楼


新婚当天,新娘瞬间失去丈夫,法院仅判三年。

结婚本来对人们来说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 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步入新婚殿堂,得到所有亲友的见证与祝福,这对两个新人来说是十分幸福的事。



但是对于山西省某县的李某和王某来说,一场本应该浪漫的婚礼却成为了他们永远的噩梦 ,也是因为这一场婚礼,让本来应该拥有幸福生活的他们永远的天人永隔。


王某从一个新婚妻子变成了一个寡妇,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那么究竟这场婚礼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王某会在新婚就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案例。



事情发生在山西省某县, 当地结婚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结婚当天有“婚闹”的习惯,因为当地信奉“多打多福”。 所以当地人认为只要婚礼当天新郎被打得越狠,那么婚后的福气就会越多。



李某和王某从小就是一对青梅竹马,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人羡慕的一对情侣, 他们双方的感情一直都非常好,两人相恋六年之后,便准备和彼此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


之后两家人便在期待之中为两个孩子筹备着婚礼, 而作为新郎的李某为了给即将嫁给自己的王某一个难忘的婚礼,更是忙前忙后,尽心尽力的为婚礼布置。


结婚的前一天,两人都十分的激动, 他们在一起回忆着之前相恋时的甜蜜,并且对他们未来的生活给予了美好的期待。


可是此时沉浸在美好中的两人却怎么也没有想到, 就是这一场让他们期待已久的婚礼成为了两人永远的噩梦。



因为都知道当地有“多打多福”的婚闹习俗,新娘子王某于是心疼的对李某说道, 明天婚礼的时候不要让李某的那些发小们闹得太狠,象征性的闹闹就算了。


李某知道这是老婆担心自己被打,但是毕竟是当地流传已久的习俗,每家结婚都要闹上一番,他也不想因为这种小事而影响了婚礼的热闹气氛,于是就安慰王某: 他们手里都会有分寸的!应该都是些小打小闹,明天你只要做漂漂亮亮的新娘,等我去接你就好!


马上就到了第二天的婚礼, 新郎李某身穿一身黑色的西服,头上梳着精致的头发,一身精神的出现在各位亲友的眼前 。



眼看着就要到了去接新娘子的时候了,于 是手捧鲜花的李某便被一群发小组成的伴郎团簇拥着往婚车上走。


但是还没走到婚车, 有个发小就突然往李某的身上来了一击,李某顿时感到腹部一阵剧痛,痛得他脸甚至都扭曲了起来。


而此时周围亲友们都起哄着, 而身为几个伴郎的发小也都是开怀大笑,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李某脸上异样的神情。


还笑着对李某说:够意思吧?一开始就给了你这么大一个福气!李某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恶意, 只得强颜欢笑地提醒着他们:意思意思就行了,别真的打呀!



“这怎么行啊?这可全是我们对你的祝福,打的越狠,福气越大!你就好好的受着吧!” 几个发小又是一阵起哄。


李某也感到有些无奈,只能上了婚车向新娘子家走去。可是刚下了婚车, 又是受到了这群发小的一阵猛攻,一边打还一边大喊着:打的越多福气越多!可是此时的李某只感到了身上的疼痛。


打了一会儿之后,他们终于放李某进去接新娘了。 堵在新娘门口的伴娘团们并没有怎么为难李某,只是玩了几个小游戏就让李某进去了。



李某忍着痛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新娘,刚想要抱着新娘子王某往婚车上走,但是此时这群发小们又来搞事情, 他们非要李某压在新娘子身上“叠罗汉”,而且一副李某不照做,他们就不放行的样子。


李某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于是就按他们的话照做了, 李某压在了新娘子王某的身上,随后几个发小便压在了李某的身上。


此时的李某只感到胸部压的快喘不过气来, 此时新娘子王某看到李某难受的表情,便对几个起哄的发小说道:闹闹就行了!等一下还要进行婚礼呢!



之后几个人便退开了, 李某于是便抱着王某上了婚车。但是中途还是有人往李某的脑袋上拍了几下。


王某此时脸色也不太好。认为李某的这些发小闹得实在有些过分, 但李某安抚到王某说,忍忍吧,过了今天就好了。


终于把新娘子接了回来,可刚要下车的时候, 发小们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们要新娘子骑在李某脖子上,让李某把自己老婆驮进去。


王某十分的心疼李某,于是小声的对李某说, 如果实在不行就算了。可是周围的亲友都在看着,李某笑着对王某说没事儿。然后强挺着把王某驮了起来。



此时李某的脚步已经不禁有些浮夸了,但是他依然艰难地走着每一步坚持着把新娘子送到了门口 ,旁边的发小们还在起哄说:必须要坚持到门口啊!中间不能断,不然福气就断了!


伴娘们把新娘子送回了房,这群身为伴郎团的发小们,依然没打算放过李某,还没等李某休息一会儿, 他们就拖着李某到了院子里面的一根柱子旁,拿着透明胶带竟然一圈圈地把李某绑到了柱子上面。


透明胶带越缠越紧,最后勒的李某感觉呼吸都不畅了。随之而来的又是发小们的一阵拳打脚踢, 大概30分钟左右,他们才停了手,把李某放了下来。



此时的李某衣衫凌乱,头发也没了型儿, 全身上下剧痛无比。可是大家都觉得这是对李某新婚的一种祝福。


之后酒席正式开始,李某还没从“群殴”中歇过来, 就被亲友们拉着一杯杯的敬酒,一杯杯白酒下肚,李某顿时感觉全身更不舒服了, 但是这是自己大喜的日子,李某只得坚持着敬完酒才和新娘王某回了房。



本想着终于能够松口气,可是没想到 ,这些伴郎不依不饶起来,竟然冲到了新人的房间,叫嚷着便要“闹洞房”。


人家都到了屋里,也不好再把人家赶出去, 可是李某的好心却没能够得到发小们的体恤,接着就是把李某又是一顿打。 这闹洞房一闹就是三个多小时,后来天色太晚,这群人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此时的李某趴在床上已经起不来了,全身不断的传来痛感, 新娘子王某看自己的丈夫这一副痛苦的模样,于是便赶忙问要不去医院看一下吧。



可是哪有新婚之夜去医院的,李 某于是就说,自己可能是太累了,睡一觉应该就好了。


可是两个人谁也没想到,李某这睡了一夜, 第二天竟然连床都起不来了,不仅如此,后来还突然发起了高烧,脸色也是异常苍白。


家人们一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将李某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院的一番检查,医生竟然直接给李某的家人下了病危通知书。



原因是李某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等多处内伤, 最为重要的是李某还出现了气管破裂,而且脑部已经存在缺氧和缺血的情况。


听了医生的诊断,王某和其家人立刻赶到双腿发软,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昨天刚刚结完婚,今天却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之后全家人凑了所有能凑的钱给李某做了手术,但是最后也仅仅维持了李某一个多月的生命, 最终李某因为多处器官出现衰竭,永远的离开了刚刚新婚的妻子和家人。



从新婚妻子一下子变成了寡妇,王某对于丈夫的死感到悲痛欲绝 。她无法接受丈夫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后来, 家人们决定将结婚当日“婚闹”的几人告上法庭,他们将婚礼的录像提交给了法院。


从录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婚礼当天李某的四个发小闹的最厉害,打的也最狠 。后来这次人被警方抓捕。


但是四人被抓之后,为自己辩解到,他们并没有错,婚闹打人是当地的习俗,每家结婚新郎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李某没了命,四人觉得是李某自身的原因,和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后经过警方以及司法机关的调查,确定了李某的死就是因为被严重殴打而导致的。 最后经过法院的最终审理,判处四人分别处有期徒刑三年以及有期徒刑三到五年,以及赔偿李某家属36万余元 。



看到了这个案例,我们不禁对李某的死感到十分惋惜, 本来结婚是李某和王某最期待的日子,但是却因为传统的“婚闹”习俗,最后导致了李某被殴打致死, 本来原本应该幸福的家庭也由此陷入了黑暗。



这也让我们引起了对一些落后习俗的思考,“婚闹”属于封建落后的习俗, 有人以“婚闹”为由头,对着新人大打出手,最后让红事变成了白事。


那么这场案例中因为“婚闹”习俗而引发的悲剧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呢?下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发小们在婚礼当天以“婚闹”为理由,殴打李某致死,最终法院认定四位发小的行为已经构成过失致死亡罪。 那么过失致人死亡罪在我国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呢?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指的是: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身为伴郎团的发小们, 以“婚闹”为理由在婚礼当天多次殴打作为新郎的李某,最终导致李某深受多处内伤,并且导致气管破裂。


而作为都是成年人的发小, 他们在殴打李某时,应当能够预见多次的严重的殴打可能会导致李某受伤的结果,而最后李某因被殴打伤势过重救治无效身亡。


综上,法院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认为四人主观上并不是要加害李某,但是客观上他们的行为造成了李某的最终死亡。 所以最终判定四位发小的行为是为过失杀人。



由于被抓捕之后, 四人的认错态度良好,而且之后也取得了李某家人的谅解 ,最终法院决定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分别判处四人有期徒刑三年以及有期徒刑3~5年, 赔偿李某家属36万余元。



因为一场婚闹引发的悲剧,结果实在让我们感到唏嘘, 这让我们对一些落后传统习俗真的应该引发深刻的思考,因为这并非是我们所遇到的第一次因为封建糟粕而引发的荒唐事了。



现在的一些地区,依然有着配冥婚,劝酒等习俗, 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以此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我们只有一起努力,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和谐,安全的社会。


各位看官,您对此案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建议。


签名档

昔新旧,今左右;往北大,来清华。孑民言,月涵行。德日继,欧美承。

>梅贻琦曾说过,他对政治无深研究,但对于办大学,他认为:

>“应追随蔡孑民(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是言之经典,当不亚于“大楼大师说”,然知者不多,故亦移作签名档。

(我知道贵校有人对蔡校长不感冒,它们想踩就踩)(此处用“它们”,表万物一体之意,以免性别歧视之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