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
[复制链接] 分享:【标题】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
【时间】2020年6月6日(周六)19:00
【地点】B站直播:https://live.bilibili.com/22241979 及 https://live.ixigua.com/room/6833676745623735052/
【参与嘉宾】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包弼德 (Peter K. Bol,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
薛 凤 (Dagmar Schäfer,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教授)
魏希德 (Hilde De Weerdt,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中国史教授)
陈熙远(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何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史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梁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召集人】王军(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筹)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论坛
https://mp.weixin.qq.com/s/S_5wapF7RgnMHQ4qXRa7aw
https://mp.weixin.qq.com/s/cBua_CGqYuZvpAmrKrrAfw
数字人文是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下人文学科的学术增长点,它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新范式,注入新活力。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筹)本学期举办了“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工作坊”,邀请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学者组成联合授课团队,教授常用的数字人文方法和工具,培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人文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工作坊吸引了国内外一百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四百名学员参加,在中国高校掀起一股数字人文的学习热潮。
2020年6月6日,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筹)、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论坛将举办一场国际汉学云端论坛。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Peter K. Bol)、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薛凤教授(Dagmar Schäfer)、荷兰莱顿大学魏希德教授(Hilde De Weerdt)、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陈熙远教授等五位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以“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为题,以网络在线研讨的形式向全球直播。
学者简介:
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博雅讲席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国家级精品课主讲人、国家高等教育名师。主要研究领域有宋史、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等,曾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早稻田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外高校授课或合作研究,长期支持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的发展。著作有《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历史探求》等百余篇学术论著。
包弼德 (Peter K. Bol),国际著名的中国历史研究学者,现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终身教授,曾任哈佛副教务长和哈佛慕课平台负责人。他是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公开课 (ChinaX) 与数字人文导论公开课的主讲人,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CHGIS) 和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项目 (CBDB) 的负责人。包弼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元、明代的中国文化精英历史,地理空间分析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等。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薛凤 (Dagmar Schäfer),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柏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刚刚荣获2020年度德国最高学术荣誉——莱布尼茨奖。主持有关中国地方志的数据库研究项目,推出了数字人文研究工具LoGarRT。著作有《工开万物 :17 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等。
魏希德 (Hilde De Weerdt),比利时汉学家,现任职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中国史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政治与社会网络、中国科举制度思想史、宋史等的研究。主持开发了Markus古籍半自动标记平台,在2016年的世界数字人文大会上赢得“最佳数字人文工具”奖。著作有《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中国古代帝国中的公民身份研究》等。
陈熙远,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系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档案馆主任,中研院数字文化中心召集人。研究专长为明清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宗教概念变迁、国家权力与民间信仰、历史书写与政权转移、以及明清以来的日常生活与礼法秩序、明清档案研究等。编著有《孔教会——近代中国儒家传统的宗教化与社团化》、《圣王典范与儒家“圣外王”的实质意涵——以孟子论舜为基点》等论著。
签名档
春蠶結繭
冬馬和紗
19:15 “主播正在吸猫…”
ZOEA (蟹)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标题】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
【时间】2020年6月6日(周六)19:00
【地点】B站直播:https://live.bilibili.com/21882223
……
签名档
昔新旧,今左右;往北大,来清华。孑民言,月涵行。德日继,欧美承。
>梅贻琦曾说过,他对政治无深研究,但对于办大学,他认为:
>“应追随蔡孑民(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是言之经典,当不亚于“大楼大师说”,然知者不多,故亦移作签名档。
(我知道贵校有人对蔡校长不感冒,它们想踩就踩)(此处用“它们”,表万物一体之意,以免性别歧视之讥)
换地方了……
https://mp.weixin.qq.com/s/S_5wapF7RgnMHQ4qXRa7aw
https://live.bilibili.com/22241979
crazymind (Hope)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7点40了还没人……是取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