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校毕业去强二线全方位吊打留京
[复制链接] 分享:强二线,指的是苏州、杭州、武汉、成都、重庆、宁波、南京等城市,起码GDP排前10
贵校毕业,是generally speaking,你自身素质太吊,那就脱离群众了,不在此范围之内
此规则不适用于金融领域
CAUTION:题目的吊打,可以是吊打自己,不必非解读为吊打别人。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内心深处还是想吊打别人的,毕竟谁都受不了别人及别人的爹妈趾高气昂对吧。
1. 收入方面,二线首先就未必比一线低,考虑到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日常开销支出其实差不多,双减出台后鸡娃成本也差不多,现在大头只有房价了。强二线房价收入比显著低于北京。
2. 子女教育方面,北京仅仅是一本率领先。但是北京的一本率对贵校学生没有意义,虽然智商有回归效应,但是贵校的子女智商兜底一个985、211问题不大。
论上重点中学,在强二线能上更好的学校。强二线的超级中学,拿到北京来,基本都能排前三,但你在北京上四中和人大附的难度显著高于在杭州上杭外。
至于出国,更是毛区别没有。
3. 老人医疗问题,强二线医疗水平一点也不比北京差,北京是有协和这种疑难重症大牛院,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得这些病。你在强二线的人脉资源可以支持老人看更好的医院。
退一万步说,哪怕老人疑难重症了,要转协和了,你在强二线的人脉八成可以支持你更好地转院。
4. 工作机会。北京除了金融之外,其他行业收入方面不明显领先于强二线,比如互联网,工资都是差不多的。
5. 通勤方面,不用多说了。
6. 工作强度,也不用多说了。
7. 人脉资源,强二线校友会力量都比较强,北京没有贵校校友会。而且贵校在北京算什么呢?一板砖下去都是处长,但是你在强二线,一张大网捞也捞不出来几个北大的,而且显然这些人都是人中精英。
贵校回强二线,极容易占据优势地形,形成俯攻之势。比如想走仕途的直接进省直。贵校省直科员,和北京bw科员,那能量差别不是一般的大,是相当地大。北京各种bw、央企这种部级单位加起来有100多家,而省直对应的只有1家。
8. 社会地位方面,回省里你是人中龙凤,而且如果回家乡省会,那属于县官不如现管,比在北京的人牛多了,家里老乡虽然嘴上吹着“谁谁谁去了北京,你看你还是不行回老家了……”,但是求人的时候,他还是得找你。
9. 找对象方面,一个是挑别人,一个是被人挑,完全没有可比性。即便是小镇做题家,回到省会,娶一个在本地三四套房子的姑娘(或者同等条件的外地人),也没有人会觉得你高攀什么的。因为你能carry人家起飞。你在北京,呵呵。
10. 父母养老方面。去强二线,且不说你找个啥样的对象,你就是单靠自己和自己爹妈,搞两套房子也不难,一套学区用于成家,另一套实在没钱买个偏远一点的小一点,我想也不会比海淀到朝阳距离远。将来爹妈老了,你可以把他们接过来尽孝。北京你自己一个人搞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搞一套老破小。
11. 住房品质方面,随你怎么吹,北京这城市毕竟建设早,那整体房源就是偏老偏破、设计次,你只要是普通贵校毕业生,这个对你来说是改变不了的。而在强二线,新房、设计好的二手房多的是。
12. 美好的泡泡。这方面确实吊打不了,你留了北京,“拥有无限可能”,并且人们都觉得能留北京的肯定比留省会的厉害。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泡泡而已。
----
有些人有这么几点争议
1. 一线工资高。说的对啊,可我强调的是房价收入比(尴尬
2. 一线机会多。说的也对啊,但是你反正只能拿一个,机会多无非给你一个安全垫而已。但是机会多也分行业,你都进体制了,北京机会多跟你有啥关系?
3. 强二线还是得靠家里。废话一句,在哪儿混不得靠家里支持一把?
4. 强二线还是得靠自己。废话一句,贵校本科生人均地市、研究生人均县城,你只要不回老家,在哪儿你能不靠自己?
5. 留京容易当大官。说的也对。但是除此之外仍然是被全方位吊打。另外,级别跟影响力两码事。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的毕业生去向报告中,贵校不是还有超过一半的人都留在北京了吗?确实这些人里有大佬,有北京本地人,也有没想明白的,但这些人加起来真能有50%以上吗?
QUARTZ (QUARTZCLOCK)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强二线,指的是苏州、杭州、武汉、成都、重庆、宁波、南京等城市,起码GDP排前10
此规则不适用于金融领域
1. 收入方面,二线首先就未必比一线低,考虑到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日常开销支出其实差不多,双减出台后鸡娃成本也差不多,现在大头只有房价了。强二线房价收入比显著低于北京。
……
签名档
"Your fatal habit of looking at everyth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 story instead of as a scientific exercise has ruined what might have been an instructive and even classical series of demonstrations. You slur over work of the utmost finesse and delicacy, in order to dwell upon sensational details which may excite, but cannot possibly instruct, the reader."
"Why do you not write them yourself?" I said, with some bitterness.
为什么总想着“吊打”别人呢?
传统出人头地思想根深蒂固?
对于个体来说,爱在哪在哪,爱做啥做啥,干的不爽了还可以流动,哪来的一劳永逸啥好事都占了啊。。。
如果你这个题目非要有一点可信度,那可能是强二线毕业生回到强二线,会比留在北京有优势,因为ta可以用起父母所整出来的在地资源。。。但又回到前面内容,爱咋咋地,干嘛非要想着吊打别人呢?
QUARTZ (QUARTZCLOCK)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强二线,指的是苏州、杭州、武汉、成都、重庆、宁波、南京等城市,起码GDP排前10
此规则不适用于金融领域
1. 收入方面,二线首先就未必比一线低,考虑到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日常开销支出其实差不多,双减出台后鸡娃成本也差不多,现在大头只有房价了。强二线房价收入比显著低于北京。
2. 子女教育方面,北京仅仅是一本率领先。但是北京的一本率对贵校学生没有意义,虽然智商有回归效应,但是贵校的子女智商兜底一个985、211问题不大。
论上重点中学,在强二线能上更好的学校。强二线的超级中学,拿到北京来,基本都能排前三,但你在北京上四中和人大附的难度显著高于在杭州上杭外。
至于出国,更是毛区别没有。
3. 老人医疗问题,强二线医疗水平一点也不比北京差,北京是有协和这种疑难重症大牛院,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得这些病。你在强二线的人脉资源可以支持老人看更好的医院。
4. 工作机会。北京除了金融之外,其他行业收入方面不明显领先于强二线,比如互联网,工资都是差不多的。
5. 通勤方面,不用多说了。
6. 工作强度,也不用多说了。
7. 人脉资源,强二线校友会力量都比较强,北京没有贵校校友会。而且贵校在北京算什么呢?一板砖下去都是处长,但是你在强二线,一张大网捞也捞不出来几个北大的,而且显然这些人都是人中精英。
贵校回强二线,极容易占据优势地形,形成俯攻之势。比如想走仕途的直接进省直。贵校省直科员,和北京bw科员,那能量差别不是一般的大,是相当地大。北京各种bw、央企这种部级单位加起来有100多家,而省直对应的只有1家。
8. 社会地位方面,回省里你是人中龙凤,而且如果回家乡省会,那属于县官不如现管,比在北京的人牛多了,家里老乡虽然嘴上吹着谁谁谁去了北京,但是求人的时候还是要找你。
9. 找对象方面,一个是挑别人,一个是被人挑,完全没有可比性。即便是小镇做题家,回到省会,娶一个在本地三四套房子的姑娘,也没有人会觉得你高攀什么的。因为你能carry人家起飞。你在北京,呵呵。
9. 美好的泡泡。这方面确实吊打不了,你留了北京,“拥有无限可能”,并且人们都觉得能留北京的肯定比留省会的厉害。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泡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