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社会 课程介绍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开课单位 新闻与传播学院 课程编号 01833330
中文名称 影像与社会 课程周学时 2
英文名称 Images and Society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所属领域 B(社会科学)
教师姓名 吴靖 职称 副教授
课程简介:
影像是一种传播方式,与文字一起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表意体系。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影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
感知范围与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又补充或替代了许多传统的表达方式,比如文字和交谈。
与其他各类表意方式相比,影像的诱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带给我们直观、感性、轻松
和奇观式的表意体验,成为许多社会传播所青睐的媒介,而广告、新闻、宣传、娱乐等活
动对视觉符号的偏爱又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向影像爆炸,影像已经超越现象成为一道独
特的社会文化景观。
这门课为喜爱和关注影像文化以及影像的社会角色的学生设计。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
和讨论组成当代社会视觉文化的重要媒介——摄影、电影和电视——以及这些媒介的社会
性和文化性。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上述三种媒介出现、发展和成为重
要传播媒介的文化与社会史,重点在于这些媒介社会使用模式形成的过程和原因;第二部
分探讨视觉表意的技巧和方式,人们解读和体验视觉符号的过程,以及观看所造成的社会
关系;第三部分讨论影像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考察影像如何维护、质疑或改变现代社
会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性别观念、有关自然和科学的观念、民族意识、阶层意识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拟从2009-2010春季学期起每年春季开课。
参考书:
1、杰克?伯恩斯 摄影,《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桂
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苏珊?桑塔格 著,《论摄影》,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沈弘 编著,《晚清映像: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05。
4、埃里克?巴尔诺 著,《世界纪录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5、李欧梵 著,《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
05。
6、肖同庆 著,《影像史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7、理查德麦特白 著,《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
社,2005。
8、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 著,《电视与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映芳 著,《图像中的孩子——社会学的分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0、阿瑟罗斯坦 著,《纪实摄影:摄影大师及其理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约翰伯格 著,《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约翰伯格 著,《观看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 著,《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