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如何看待三明医改五年内全国推广 - 医学部(HSC)版 - 北大未名BBS

Re: 如何看待三明医改五年内全国推广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

Silen [离线]

恶娇少女

3.5龙泉

发帖数:611 原创分:0
关注
<ASCIIArt> #77487

你大概没听明白我的意思。western只是随便举出来作为生物医学湿实验技术的代表,实际上大量未来会走向临床岗位的学生正是在做这些实验员的工作。


你说的临床思维,学科交叉,人文关怀这些好吗?当然好。但在医院作为自负盈亏单位-科研机构复合体,科研作为单一评价机制的现状下,这些都是30-40岁的骨干医师的能力需求。而对一个有追求的研究生来说,要紧的是开医嘱推床写病历之余,跑好western从而在教学医院拿一个饭碗。我不谈应然,只说实然,现实是在上级指挥下完成这些事的智力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太多具有太高的general smartness的人。


另一个角度说,临床水平的高与低,很难从官僚们的账本上直观地看到。新生儿死亡率,传染病报告数,人均寿命,疾病发病率,这些数据更多地落脚在公共卫生的投入。就拿你举例的这个昏迷的病人来说,病因鉴别不明,一顿治疗无明显改善,假设某医院临床能力滑坡,这样的例子一年多个50例,有谁在乎吗?除了他们的家属没人在乎。而大多数普通病人,并不需要很高的水平就能完成规范合理的治疗。


TTAPP (TTAPB)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前半段有道理,后半段不认同。医疗对于能力高低要求极高,素质高的医生无论在诊断能力(很多情况下直接决定生死)、治疗能力(外科、有操作需求的内科)都要碾压,而且医学对于跨学科能力也有极高要求,文理兼修是必须的。拿western举例,发不了高分文章是因为western跑不好吗?cns和水刊都会有跑的好的western,甚至有的cns的western跑的也不那么好。拿western对比医生那顶多是你知道一个医学术语、知道一个化验指标。但是如何从海量的临床信息中快速抓住重点进而形成逻辑链才是最考验人的。而且临床与科研不同的在于,搞科研这些逻辑链你可以在自家的电竞椅上想,但是临床上想这种的可能是在凌晨三点的急诊室,旁边是焦急的患者家属,然后面前躺的人已经深昏迷。

 最后修改于2024-09-02 12:41:27
  • 发表于2024-09-02 12:25:34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捷回帖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