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WebFiction]网文的结构与发展-读书笔记3 - 五区区务(Admin5)版 - 北大未名BBS

[范文][WebFiction]网文的结构与发展-读书笔记3

[复制链接] 浏览该主题帖

NicoleG [离线]

糖炒栗子热量高

8.1太平洋

发帖数:9990 原创分:40
关注
<ASCIIArt> #24564

本读书笔记依然是基于《说书人与梦工厂》这本书,因为篇幅长,我不重新弄页码了,括号里标注的是书籍页码。

-------------正文分割线-----------------

但是网文的可读性就在于,即使同一种讨论,同样的形式会在创作过程中产生无数的变奏。设定就是在“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博弈产生,在外人看来千篇一律,却激发局内人阅读快感和意义的潜在故事结构/套路”(147)。


讨论设定的趣味在于参与作者创作中的世界观构建。在网文的阅读过程中,一切仿佛颠倒过来,作者被要求进入一个半成品的世界,通过理解这个世界的先在限定,以写作加入世界的建造(151)。作者以清穿小说为例,为我们介绍了网文的结构变迁,因为在技术时代,网络世界的结构分化本身作为一连串的代码变化,必然会留下痕迹和记录(152-153)。这为我们对网文的结构,或者说“设定”进行追根溯源提供了可能。


清穿小说是穿越小说的一种,它的结构的起点并不久远,所有对这一类型小说的回顾、总结或者研究,都明确指向2004年金子在晋江原创网发布的《梦回大清》。在这部小说中,金子完全确立了关于清穿结构一般理解的全部要素:现代都市白领女性、毫无科学原因、回到康熙朝、九龙夺嫡之前、陷入政治斗争、努力挣扎谋求生存、与康熙及其儿子发生各种感情纠葛、古今观念冲突、女性视角、个人命运与历史必然性。


但是我们却不能说金子天才性地创造了穿越的子结构,因为当时存在另一种理解这部小说的可能性:这时一部失败的套着“穿越”外壳的无聊言情。因为在当时的网络话语权里,基于黄易的《寻秦记》而形成的“现代人穿越体验历史”的初始设定到了2004年已经成为历史类架空小说的最强潮流(153)。当时主流的穿越类小说主要是军事架空类,“大量男性作者将从小寄托在军事杂志和军棋游戏的战斗激情,转移到对中国历史的重新改造中”(154)。从寻秦记到2004年的《新宋》,这类作品仿佛一个思想实验:现代人的思想与性格换一个环境,会对时空和个体引发怎样的变化;其次,这个设定提供了一个渠道,容纳各种各样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的解读和“实验”(154-155)。某种程度上来说,穿越架空题材的小说类型的话语权掌握在爱好阅读军事历史的男性作者和读者手上,他们喜欢且认为“历史可以改变”。


所以,金子的《梦回大清》才更有可能因为打破这样的“历史可以改变”的内核而被贬低为无聊言情,因为“在穿越类型的视角下,这部小说可以说不但没有开创性,反而是一个倒退”(155)。但是金子成为清穿类型的开创者,并不单单是个人的天才性创作,而是由晋江原创网的“结构”和后来者的写作共同奠定的。


晋江原创网最初以“女性+文学”为主要定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实际分类只有两种:耽美和言情。《梦回大清》的故事所面对的既定机构本身就是“言情”而不是“穿越”。这个故事之所以具有开创性,在于写作者将“穿越”和“架空”这个外来流行元素引入了“言情”小说的基本设定之中,打破了主流言情小说长久以来的历史-现代分类,通俗来讲就是古言-现言的分类,在千篇一律的男女情爱故事中,开辟了现代女与古代男的新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可能性。(155)


2005年《步步惊心》开始连载,完全继承了金子的基本设定,《姚华》也是,除了男主变成了八阿哥,从此真正启动了庞大的清穿创作阵营。早期的清穿小说,女主角除了性格之外,基本设定不变,穿越时间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前后误差约5年,主要情节是九龙夺嫡。小说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女主的身份,以及和女主谈恋爱的是哪个阿哥。尽管这类小说中只有两个变量,可是这两个变量“所容纳的是‘人’的特殊性,以及特殊性相遇后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可能性”,这样清穿小说被写出花来,且总能吸引读者(157)。


这样一整套结构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固定,从晋江蔓延到实体出版,经由实体出版的成功,蔓延到其他女性参与的网络文学网站,最终被总结为一个拥有固定意义的类型“清穿”。在这个意义上,清穿与其说是穿越类型的子类型,不如说是言情的一种子类型,但随着后来者的入局,才成就了“类型的名字”。


有趣的是,这种渐趋凝固的结构甚至超出了原初的设定范畴,扩展到参与者的心理层面,“九龙”的形象在写作者和阅读者心目中越趋固定。但是随着爆发式的创作参与,这一结构潜在的丰富可能性很快面临枯竭,“清穿”需要注入新的活力(157)。有的将时间往前或往后扩展;女主和男主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女权主义理论开始长篇大论地出现在对话中(158);有的将男主的角色设定扩大化,重臣、侍卫、普通官员、乃至无官身的读书人都有机会成为男主角,整个故事从宫廷中心慢慢转向了更广阔的清代社会生活。


2008年,loeva开始连载《平凡的清穿日子》,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曾被众多穿越前辈光临过的世界。在“庙堂权臣”种马男与“京师明珠”清穿女的光芒之下,伯爵家的三小姐谨慎地选择了融入整个时代……谨以此文向所有穿越经典致敬!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故事里,“金子式的清穿”结构开始被反思,甚至会引发温和的嘲笑。(158)反传奇的《平凡的清穿日子》在当时获得了压倒性的成功,正式标志着“清穿”作为一个类型的谢幕,同时开启了另一个更加流行的新类型——“种田”文,且结构由此奠定:穿越,回到古代,小人物,女性,大家族,关系复杂,在成长过程中学习适应新的世界,最终融入。


“学习做一个古代人”,成为这个类型的最关键的主题。作者和读者继续在这个类型下乐此不疲地透出一场又一场充满未知的博弈,在小说里面展开主角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文学生产发展的标志:类型的进化。


网文外的人总是带有各种偏见,比如浅薄、轻松、单调、套路、低级、娱乐性、逃避现实等,但是在网文的世界内大家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59)

写作的内容究竟是创作者的个人选择还是一个被动选择的过程?什么火写什么,既对也不对,网文本身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创作内容走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网文的特殊性在它的即时性,创作即时发表,发表即时消费,写这期视频文案的时候,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晋江上的一本同人耽美。在这样的环境下,读者、编辑、出版社(网站)、发行商(网站)、零售商(网站)斗鱼作者共同处于小说的生产过程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160)。这样,创作者的“手速”变得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快速而连续不间断地更新,比起作品的质量,“更新”是网文作者的第一使命(161)。在那区区几千字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化身打字机的大神,也可能是一个累得只能闭着眼睛打字的写手,当然,还有可能是一个团队(163)。


网文的读者主要分三类:游客,用户但不付费和忠实vip,这样的区分虽然出自对网站利益的考虑,但是也将作者-读者的关系主动权交到了读者手中(163)。是否购买一本书这一简单的问题其实是读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他会考虑这个小说值不值得花钱,以及我花的钱是否能有效花完,也就是作者的质量能不能保证我持续的订阅,会不会我看着看着就弃文了,充的值不能提现,在为下一本书付费前,它并不产生任何价值。


这个选择对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读者的数量和消费是作者的收入保障。他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免费章节保证质量;加大篇幅,且吸引人;证实对读者的“道德义务”(164)。这种特殊的作者-读者关系造就了网络文学生产的主要特点:类型化、模式化、创意、长篇幅(166-167)。


从网站的角度,它高度发掘读者和读者的特殊关系,比如,采用树状分类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保留自定义标签的功能;再次,整个页面信息散发着极为强烈的“竞争”性和鼓动加入“竞争”的煽动性,不断刺激和鼓舞读者突破“注册”和“付费”的门槛,并更深地卷入与作者的互动关系当中;最后,通过网站的项目设置,读者利用经济刺激来为作者提供动力的方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168-169)


在这样的创作环境里,小说很少被理解为作者个人性的投射,后者某种天才性的创作,而更多被理解为一种构造新世界的努力。它是个人创意对于某个“客观”规律的使用,以及在“客观”规律之下努力发现新可能性的一种“创造”。大量的作者,大量的读者,经由大量的互动,将“创意”转变为“创造”类型本身,并通过对类型中各变量可能性的穷尽和突破,实现类型的快速进化,然后再新的“创意”-“类型”的行动中,完成主流类型一轮又一轮的替代、更新和进化。(172)


说完了对结构的解读,我们回到网文的内容生产上来。

所有IP剧都很难讨好的一个群体就是淑芬(书粉),书粉会带着不同程度的愤怒在豆瓣上发表评论并打出低分,而单纯被剧吸引的普通观众则被激怒,对电视剧做出维护。双方论战其实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编剧究竟该如何处理从架空到具体朝代背景的改编。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书粉认为编剧自以为是,瞧不起网文,以为自己在做更高级的改变,却丢掉了小说真正深刻的地方,让种田文系统里积极追寻幸福的盛明兰,重新落回传统romance小说激情无脑女主角的俗套设定。(174)


一个问题油然而生:淑芬们究竟在意的是什么,捍卫的又是什么(175)?

从上一章的内容来看,女性向穿越故事自清穿开始,历经清穿类型的挖掘和反思,经反传奇的《平凡的清穿日子》,转而开创了流行至今的种田文类型。这时一个典型类型演化和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女性与社会关系不断被思考、解构和重构的过程(176)。玛丽苏文一度大行其道,女主越来越强悍,除了颜值外,武力值、魅力值、政治技能值纷纷得到提升(177)。但是当女主强悍到极致后,读者的热情开始因为厌烦而冷却。反romance的尝试开始。新的小说提醒人们注意改变世界的复杂性和现实性,指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玛丽苏女主并不会得到爱,而是被当作妖物处理,“社会”及其规定性开始重新进入女性意识构建的范畴。种田文系统突然转向全面的保守,“社会”是初始设置,它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真正被改变的只有女性自己了。这时几年前的书,如果稍微关注一些论坛的讨论,就会发现现在读者圈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厌恶这种妥协的女主种田文,即使女主的生活如何幸福,但是幸福的深处是全面向封建社会的妥协,很多人看了感觉非常的难受,比如《清穿日常》。178


读者总能发现问题,发现更多属于女性内心的需求,抛给作者继续回答:完全改造自己,也许安全,但会丧失现代人最看重的自我;争取成为强者,或许有效,但如何与做一个好人相协调是各困难;等待男人的拯救,可是那个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男人到底在哪里,他为何来拯救我,一切都充满不确定。


《知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带给许多人启发与感动:盛明兰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女性要清楚地直到自己是谁,要冷静地观察、理解和接受所处的世界,不要幻想,不要依赖,要充分融入,抓住一切机会成为更强大的人,但如果身不由己,也要相信任何一条路都能走出生天。要对人好,也不要轻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守住本分。无论是性还是男女之爱,在《知否》里很明显都是次要的,它们是隶属于婚姻制度的义务,一旦爱会带来危险,那么他就是随时可以被放弃的,不懂事的男人无法给予婚姻的爱,是对女性最大的危险和麻烦。这不意味着不需要爱,激情只迸发于真正互相信任的那一刻,爱是结成一个隐秘共同体的契机。这个共同体对抗的是“社会”本身。(178-179)


女性向的小说的类型的进化历程,其实是作者以及读者“从追求生命中唯一的浪漫之爱一路反思,最终进展到以自爱为核心的伦理体系”(179)。“在女性种田文下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积极参加讨论的那些女性读者,或许才是真正摆脱了外来想象,脚踏实地参与塑造中国未来女性角色的人。这些小说及其阅读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世界文学体系之下‘本土作家’所可以承载的内容。”(185)


2020年发生了一件网文圈的大事。4月20日,腾讯正式接管阅文集团,新签合同出现变化,作者的权利和权益进一步被压缩,5月5日,作者们自发地展开了一次行动,号称810万作者断更抗议,又称“五五断更节”。文学资本化早在几年前就初露端倪。当起点中文网接受了来自盛大网络的投资,成为资本梦想的一部分时,它就无可避免地来到了两个历史博弈互动的风暴中心。它的繁荣和困境说明,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当它被资本引诱和胁迫着敞开自己、融入外部生产逻辑时,其背后隐藏的新型共有模式和发展方向,则有可能在呈现加速度的产业繁荣中走向自我削弱。(16)


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借由法权安排正常运转,但在文化领域,它血药实质性的内容输入,来进行交换和消费,网络时代的内容生产已经在某种程度脱离了生产-交换-消费的方式,进入了社会化生产的阶段。因此,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梦工厂”和社群合作取向“说书人”机制之间的张力,深刻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生产的矛盾。一方面,为了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需要维持说书场的蓬勃;另一方面,它又无法控制自身的普遍性趋势,将这个公共空间日益改造为生产线的末端。(16)

签名档


 最后修改于2023-09-24 17:05:38
  • 发表于2023-09-24 17:04:45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捷回帖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