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搞不懂钱都去哪了
[复制链接] 分享:可能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会沦落到需要认真精算生存必需支出的境地的,提前摸个底线也挺好!
关于无娱乐生活这一点,其实倒也有不花钱的方式,就是得看个人思考和执行的方式,还有客观条件,毕竟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低消费状态下和谁一起能开心玩耍也是个问题,很多时候钱是门槛(比如说和朋友一起聊天以获得社交情绪价值,吃个饭挺正常,但不管是去餐馆还是做饭,都有支出)
clwx (神游任自逍遥)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可以尝试只保持基本开销,社交减少,娱乐减少,看看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开销是多少,然后其他的开销都是为了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开销,如果你是苦行僧类型的人,想要节流,就只能这样,但是现代人普遍都忍不了无社交无娱乐的生活。。。
钱绝对不会凭空消失,无非就是 1. 通过金融途径出去了(比如还贷款、投资亏了);2. 各种原因送出去了(比如给了家里、朋友、对象);3. 消费用掉了;4. 出门丢钱包了
如果确定是消费掉了,想改变,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先砍掉所有“非必要”消费,无论是点外卖下馆子喝奶茶、更新或者增购电子产品、还是更多的什么情感消费,比如看到什么东西很喜欢就买那种。会发现每天的必须消费就是【房租】(这个不太好动手脚)+【水电网】(这个也不太能省)+【基本吃喝】(这个可以限定成自己做,或者去食堂吃基本款的健康饭菜保证营养即可,口味这里先算成非必要项)。
好了,在这就是baseline,算好还能剩多少钱。再掰着手指头往上加,就知道钱花到哪了。
比如 米饭+白菜豆腐/西红柿鸡蛋+鸡腿+汤/粥 能算是baseline;再往上,吃不吃炖排骨、吃不吃咖喱鸡、去不去外面饭馆消费,这个就是看成本的额外消费。
比如每天白开水,或者最多自泡茶水算是baseline;再往上,买任何一瓶饮料、咖啡、奶茶,都是看成本的额外消费。
比如平价大量购买的苹果/橙子/梨/桃/西瓜算是baseline;再往上,买高价的,或者果切、或者反季/进口水果都算是看成本的额外消费。
比如穿现有的衣服鞋子,花0元就算是baseline;再往上,买任何一件新衣服就是看成本的额外消费。
比如电子设备保持能用(比如用现有的,或者实在不行就买性价比高的老款or二手)算是baseline;再往上,都是看成本的额外消费
以此类推到各种消费场景。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 1. 不给冲动消费这种漏点留口子;2. baseline之上每个消费都做过考虑。缺点是初期不习惯的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苦累”。
这样做省不省得下钱看人,毕竟每个人对于“额外消费”忍耐程度不一致,但至少能知道钱都流去哪里。
#最后不得不感慨下,自己以前在学校时候,用这一套理论把消费压得是真低——每天20以内的伙食费(早餐4块左右,午晚饭各7块),就算算上宿舍费、吃水果、喝牛奶、办邱德拔游泳卡,基本每个月总消费也不超过800。当时家父给我打1500,刨去四年来回家的火车票、上双学位话的钱,外加偶尔出去小腐败一下,四年毕业还剩了一万五左右带回家。。。
saevindksje (albusyusukedn)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不是,我啥也没干啊,就每天吃点饭,这个钱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就是,我哪有花那么多钱?
还好还好,没有那么不易。只是体制外工作没那么稳定而已。
我想说的是通过在线性增长的收入面前,通过缩减自己的支出去积攒更多的棺材本不太现实;以及很多时候为别人花的钱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易,要么换取家庭的安宁,要么换取自己内心的平静
saevindksje (albusyusukedn)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哎,现在生活不易呀,姐/哥(应该可以这么称呼?)加油!
签名档
我可以逗乐全世界的人,
可是除了我,还有谁能让我开怀大笑?
现在,我厌倦了逗你们开心!
可是,你们相信吗?
好吧,好吧,我承认自己在说谎,我挺喜欢逗你们玩儿的。
可是,你们相信吗....
天呐,好用心而且好实用的回复,太感谢了!!我一定努力落实!!
sry (千秋万代)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钱绝对不会凭空消失,无非就是 1. 通过金融途径出去了(比如还贷款、投资亏了);2. 各种原因送出去了(比如给了家里、朋友、对象);3. 消费用掉了;4. 出门丢钱包了
如果确定是消费掉了,想改变,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先砍掉所有“非必要”消费,无论是点外卖下馆子喝奶茶、更新或者增购电子产品、还是更多的什么情感消费,比如看到什么东西很喜欢就买那种。会发现每天的必须消费就是【房租】(这个不太好动手脚)+【水电网】(这个也不太能省)+【基本吃喝】(这个可以限定成自己做,或者去食堂吃基本款的健康饭菜保证营养即可,口味这里先算成非必要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