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开始对婚育感到茫然(转载)
[复制链接] 分享:然后其实,我还是那句话,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笑)。我们这个时代,宗教和哲学都传播有限,因此给人生赋予意义的方式也没有太多高明的选择。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话语权的人而言,生活实际上大部分时候都在苟且。
motaguoke (孤帆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说一点我的个人观点,纯属个人观点,没有说服谁的意思
我认为生育对个人的最大作用是对抗死亡的恐惧和虚无。我常常不清楚活着有什么意义,或者这样浑浑噩噩就是我自己人生的全部吗?一想到几十年后别说自我意识、存在这类事情了,自己就是一团渣渣,我就觉得虚无。我认为眼下的工作兴味索然。
在这个前提下,养育后代,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对世界的理解部分地传授给TA,我认为是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
当然有无数的人能从无数的角度对这种奇怪的想法进行批判,但我仍然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传承,是实现我个人价值的方式之一,是我这个年纪面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最优选答案。”
但是反过来说,我觉得(对于我个人而言)婚育也不应该承载太沉重的意义。否则站在我当下这个节点,到时候期望越高可能失望越高(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路。以前是避孕措施匮乏没得选,现在选择多了,大家脑袋活分了一些(
签名档
始まりは、終わりの始まり。
我觉得我们并不冲突啊。孩子确实是独立的个体,我当然不可能完全地对他进行传承和塑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人
但是他存在的本身就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我的存在,哪怕我们之间完全不一样。反过来说,想想我的父母,我并不认为自己完全继承了他们的人格,也并没有活在他们的阴影下。我要把父母对我的爱,传承给我对孩子的爱。
(看到“基因的自私效应”,我实在很想吐槽……不谈突变频率不构建系统进化树的“进化心理学”很难被我这个前测序人员评价。
多说两句,我觉得生育本来就是自私的,说难听点可能和拉屎算一个属性的。如果人有选择可以不拉屎就活着,一定有很多人不会思考拉屎的必要性,顺其自然。而我们属于会思考为什么非得拉屎/不拉屎(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据说生物到了一定年纪,或多或少都会自然而然产生繁殖倾向,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也是这种繁殖倾向的一种表现,甚至也可以泛化为基因的自私效应,想必很多优秀而孤独的人都有过类似的想法(包括我在内),即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朋友、一个学生、一个精神和物质的继承人,从而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
但现实是,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你需要承认和接受,你对ta的塑造应然也实然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毕竟ta有太多自己接触世界的方式,可能完全背离你的期待。世代沟壑之下,当ta长大成人,你也不一定能获取ta的有效反馈或者温情对待,甚至连平等的交流都可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我现在就不太和爸妈聊什么观念和想法,因为我们互相不理解。我想如果我爸妈是抱着你的这种想法生下的我,那他们一定得不偿失。
签名档
无法依存于记忆中的东西,会像薄纱一样在暮色中摇曳,最终与黑暗融为一体
看到“把父母的爱传递给孩子”,还是挺羡慕的。
motaguoke (孤帆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觉得我们并不冲突啊。孩子确实是独立的个体,我当然不可能完全地对他进行传承和塑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人
但是他存在的本身就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我的存在,哪怕我们之间完全不一样。反过来说,想想我的父母,我并不认为自己完全继承了他们的人格,也并没有活在他们的阴影下。我要把父母对我的爱,传承给我对孩子的爱。
(看到“基因的自私效应”,我实在很想吐槽……不谈突变频率不构建系统进化树的“进化心理学”很难被我这个前测序人员评价。
多说两句,我觉得生育本来就是自私的,说难听点可能和拉屎算一个属性的。如果人有选择可以不拉屎就活着,一定有很多人不会思考拉屎的必要性,顺其自然。而我们属于会思考为什么非得拉屎/不拉屎(
签名档
始まりは、終わりの始まり。
嘿嘿,关于生育是不是自私,看14楼
motaguoke (孤帆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觉得我们并不冲突啊。孩子确实是独立的个体,我当然不可能完全地对他进行传承和塑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人
但是他存在的本身就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我的存在,哪怕我们之间完全不一样。反过来说,想想我的父母,我并不认为自己完全继承了他们的人格,也并没有活在他们的阴影下。我要把父母对我的爱,传承给我对孩子的爱。
(看到“基因的自私效应”,我实在很想吐槽……不谈突变频率不构建系统进化树的“进化心理学”很难被我这个前测序人员评价。
多说两句,我觉得生育本来就是自私的,说难听点可能和拉屎算一个属性的。如果人有选择可以不拉屎就活着,一定有很多人不会思考拉屎的必要性,顺其自然。而我们属于会思考为什么非得拉屎/不拉屎(
签名档
世界是一个残酷而不公正的地方,宇宙皆是混乱,唯一永恒的只有痛苦。
*五分钟后*
哇,鸭鸭
这个话题我其实挺难理解现在的社会评论,
一方面社会新闻指责母亲狂生八胎、母亲瞒着孩子生弟弟妹妹,一方面社会新闻又说生育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非常矛盾了属于是
我是很坚持生育权是每个女性的身体权(当然哈,双方都有因生育计划分歧而离开的权利)。所以不管生还是不生,都应该是非常私有的行为(aka 自私),不应该被judge赋予上一些奇怪的东西(
(所以我的看法只能代表我自己(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嘿嘿,关于生育是不是自私,看14楼
签名档
无法依存于记忆中的东西,会像薄纱一样在暮色中摇曳,最终与黑暗融为一体
付出:就当养猫了,同事们养猫的费用比我生活支出还高。没养好就是孩子命不好,儿孙自有儿孙福。
收益:多了一个宠物,多了一个熟人,多了个人惦记遗产。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曾经认为恋爱走到一定阶段,势必需要一些重大事件来标志关系结果、调整结构预期,因此婚姻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谋求变化性与稳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统一,进而服务于长期感情维系的理性行为,所以也许结婚就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走入婚姻其实没什么不好。
但现在发觉身边已婚人士逐渐都进入了生育队列,才开始反思这会不会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不可抗的惯性规律,一旦进入婚姻,个体就会被世俗眼光、传统观念、从众心理等抽象的集体力量所裹挟,这时不结婚好像反而能成为不生育的挡箭牌。
以往苯人对生育其实挺抵触的,一方面是没有很喜欢小孩,觉得生养孩子的过程对身心消耗过大,以及基于对个人生活经验、性格观念和经济情况的评估,认为没有信心和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不想让ta经历这些潜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觉得像开盲盒一样,无论这孩子是否秉性善良、是否天资聪颖、是否勤奋踏实,在法律和道德约束下后半生都意味着和ta绑定在一起了,ta成功或平庸或啃老,ta磊落或本分或犯罪,都无法逃离“母亲”这个身份,要一直在物理及心理上对ta负责。对于极端风险厌恶者来说,这种事太可怕了。
……
对男性一点都不好
sram (very very|沙拉酱)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对婚姻的理解一开始也跟你一样,后来遇到一个师弟刚结婚,说他觉得婚姻就是给这一段感情一个交代,是一个结果 ,而不能指望婚姻去保障和改变任何未来的东西。
以前我对婚姻特别矛盾,既觉得想要结婚(去证明爱情?)又觉得婚姻对女性很不友好,无法很好保障女性的权利。所以一直反复横跳,既希望对方说想结婚,自己又不是很想结婚。后来听完师弟说的话,觉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焦虑和恐惧。婚姻就是人生中的一个站,你停不停靠列车都会往前开。
从上往下看,发现你已经说了我的想法。此外,我还觉得,像哲学家科学家那样把自己的思想或者理念保存在人类知识的文库里面也是一样的,或者,再退一步,做一个教师或者生活中能影响到身边人的人也可以代替生养小孩的价值感。
motaguoke (孤帆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我说一点我的个人观点,纯属个人观点,没有说服谁的意思
我认为生育对个人的最大作用是对抗死亡的恐惧和虚无。我常常不清楚活着有什么意义,或者这样浑浑噩噩就是我自己人生的全部吗?一想到几十年后别说自我意识、存在这类事情了,自己就是一团渣渣,我就觉得虚无。我认为眼下的工作兴味索然。
在这个前提下,养育后代,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对世界的理解部分地传授给TA,我认为是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
……
人类的行为是长期实践的总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时长有限,并没有多少次机会给你试错,人生就over了,所以过于个性的人生往往是不幸的,因为自己在趟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大致是一致的。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ynicZoe 所发表 】
曾经认为恋爱走到一定阶段,势必需要一些重大事件来标志关系结果、调整结构预期,因此婚姻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谋求变化性与稳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统一,进而服务于长期感情维系的理性行为,所以也许结婚就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走入婚姻其实没什么不好。
……
签名档
╭╯.★*★.
.*★*.* .★*★.
★ ★ * *.*★*.
★ 一点 * ' ★
. ..' 爱 ★
‘· . . .
我之前想生小孩,纯粹是出于,有人把我生下来,并且养大,不管是否出于我的本愿,承接了这个因,我就最好去生一个小孩把这个事情传递下去。
不过近几年,突然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了。过一天算一天,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以及生育关对女生来说真的太残酷了。
当然…伴侣也是真难找啊。我的朴素的想法:两个人能够不因为性别和孩子相爱并且共度一生,才能去考虑生小孩。没有什么性别应该做什么,什么性别不能做什么这样的说法才好。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曾经认为恋爱走到一定阶段,势必需要一些重大事件来标志关系结果、调整结构预期,因此婚姻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谋求变化性与稳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统一,进而服务于长期感情维系的理性行为,所以也许结婚就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走入婚姻其实没什么不好。
但现在发觉身边已婚人士逐渐都进入了生育队列,才开始反思这会不会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不可抗的惯性规律,一旦进入婚姻,个体就会被世俗眼光、传统观念、从众心理等抽象的集体力量所裹挟,这时不结婚好像反而能成为不生育的挡箭牌。
以往苯人对生育其实挺抵触的,一方面是没有很喜欢小孩,觉得生养孩子的过程对身心消耗过大,以及基于对个人生活经验、性格观念和经济情况的评估,认为没有信心和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不想让ta经历这些潜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觉得像开盲盒一样,无论这孩子是否秉性善良、是否天资聪颖、是否勤奋踏实,在法律和道德约束下后半生都意味着和ta绑定在一起了,ta成功或平庸或啃老,ta磊落或本分或犯罪,都无法逃离“母亲”这个身份,要一直在物理及心理上对ta负责。对于极端风险厌恶者来说,这种事太可怕了。
……
我倒是没有把生育和养老绑定的想法,疾病和衰老是我自己的宿命,不应该也不能由别人来承担,我并不希望自己未来可能的的失能会成为子女隐形的束缚。会尝试用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生育的话题,感谢ta的出生给了我做父亲/母亲的机会,让我在跨进中年无聊的人生之前有了一些新的人生体验。正如我的父母对待我的心态那样,“你出生的那天是我们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曾经认为恋爱走到一定阶段,势必需要一些重大事件来标志关系结果、调整结构预期,因此婚姻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谋求变化性与稳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统一,进而服务于长期感情维系的理性行为,所以也许结婚就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走入婚姻其实没什么不好。
但现在发觉身边已婚人士逐渐都进入了生育队列,才开始反思这会不会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不可抗的惯性规律,一旦进入婚姻,个体就会被世俗眼光、传统观念、从众心理等抽象的集体力量所裹挟,这时不结婚好像反而能成为不生育的挡箭牌。
以往苯人对生育其实挺抵触的,一方面是没有很喜欢小孩,觉得生养孩子的过程对身心消耗过大,以及基于对个人生活经验、性格观念和经济情况的评估,认为没有信心和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不想让ta经历这些潜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觉得像开盲盒一样,无论这孩子是否秉性善良、是否天资聪颖、是否勤奋踏实,在法律和道德约束下后半生都意味着和ta绑定在一起了,ta成功或平庸或啃老,ta磊落或本分或犯罪,都无法逃离“母亲”这个身份,要一直在物理及心理上对ta负责。对于极端风险厌恶者来说,这种事太可怕了。
……
签名档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我认为生育还是不可或缺一个人生体验,但当公务员几千块的收入实在自己都不够花的,现实条件让我没法选择这个奢侈的经历,如果宽裕点还是建议体验一下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曾经认为恋爱走到一定阶段,势必需要一些重大事件来标志关系结果、调整结构预期,因此婚姻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谋求变化性与稳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统一,进而服务于长期感情维系的理性行为,所以也许结婚就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走入婚姻其实没什么不好。
但现在发觉身边已婚人士逐渐都进入了生育队列,才开始反思这会不会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不可抗的惯性规律,一旦进入婚姻,个体就会被世俗眼光、传统观念、从众心理等抽象的集体力量所裹挟,这时不结婚好像反而能成为不生育的挡箭牌。
以往苯人对生育其实挺抵触的,一方面是没有很喜欢小孩,觉得生养孩子的过程对身心消耗过大,以及基于对个人生活经验、性格观念和经济情况的评估,认为没有信心和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不想让ta经历这些潜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觉得像开盲盒一样,无论这孩子是否秉性善良、是否天资聪颖、是否勤奋踏实,在法律和道德约束下后半生都意味着和ta绑定在一起了,ta成功或平庸或啃老,ta磊落或本分或犯罪,都无法逃离“母亲”这个身份,要一直在物理及心理上对ta负责。对于极端风险厌恶者来说,这种事太可怕了。
……
“但现在发觉身边已婚人士逐渐都进入了生育队列”可能也只是一种感觉? 看那个清华2010级毕业生的调查,近一半的人还没有生育呢
cynicZoe (赏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曾经认为恋爱走到一定阶段,势必需要一些重大事件来标志关系结果、调整结构预期,因此婚姻本质上可以理解成一种谋求变化性与稳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对立统一,进而服务于长期感情维系的理性行为,所以也许结婚就是一种理性的冲动,走入婚姻其实没什么不好。
但现在发觉身边已婚人士逐渐都进入了生育队列,才开始反思这会不会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不可抗的惯性规律,一旦进入婚姻,个体就会被世俗眼光、传统观念、从众心理等抽象的集体力量所裹挟,这时不结婚好像反而能成为不生育的挡箭牌。
以往苯人对生育其实挺抵触的,一方面是没有很喜欢小孩,觉得生养孩子的过程对身心消耗过大,以及基于对个人生活经验、性格观念和经济情况的评估,认为没有信心和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不想让ta经历这些潜在的痛苦;另一方面是觉得像开盲盒一样,无论这孩子是否秉性善良、是否天资聪颖、是否勤奋踏实,在法律和道德约束下后半生都意味着和ta绑定在一起了,ta成功或平庸或啃老,ta磊落或本分或犯罪,都无法逃离“母亲”这个身份,要一直在物理及心理上对ta负责。对于极端风险厌恶者来说,这种事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