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App监听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复制链接] 分享:除了尽可能不授权然后祈祷知名app比较老实之外,技术上就是自己去阻断一些可能是tracking的网络连接,比如用adguard home+easylist
tomatooo (一口一个柿子)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不知道这个适不适合发在这个版面,但是今天看到实在有点疑惑所以发出来
————————————————————————————————————————————————
据央广网,有网友发现在谈论某个商品后,会在购物网站发现相关广告推送。专家表示这是用户画像过于精确,App“监听”获取信息量价值低,却要付出高成本和承担法律风险。
……
签名档
语音识别服务要花很多钱的,主流app如果长时间持续监听,服务器成本将非常夸张,远不是推荐几个商品能赚回来的。
如果把模型部署在手机上,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要么会识别的一团糟,完全不能用于商品推荐这种精细活,要么会大量占用手机系统资源然后把手机变成电暖器,用户不可能无感。
不排除大厂可能会研发更好的技术来降低这些成本,不过这条路线怎么看都感觉吃力不讨好,大概率不会有人深耕。
所以从技术角度上看来确实是不太可能。
tomatooo (一口一个柿子)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不知道这个适不适合发在这个版面,但是今天看到实在有点疑惑所以发出来
————————————————————————————————————————————————
据央广网,有网友发现在谈论某个商品后,会在购物网站发现相关广告推送。专家表示这是用户画像过于精确,App“监听”获取信息量价值低,却要付出高成本和承担法律风险。
……
唤醒词监听+智能家居,或许能降低消费者对终端负荷的感知?
(我只是瞎猜一种可能,我觉得日常app和浏览活动发送的信标已经足够画像了……)
Pastafarian (Pastafarian)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语音识别服务要花很多钱的,主流app如果长时间持续监听,服务器成本将非常夸张,远不是推荐几个商品能赚回来的。
如果把模型部署在手机上,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要么会识别的一团糟,完全不能用于商品推荐这种精细活,要么会大量占用手机系统资源然后把手机变成电暖器,用户不可能无感。
不排除大厂可能会研发更好的技术来降低这些成本,不过这条路线怎么看都感觉吃力不讨好,大概率不会有人深耕。
……
签名档
喳!
许多软件索取的权限是root用户权限,也即手机系统最高权限,可以控制手机所有的底层功能,个别app按需打开拾音,然后按关键词记录,并进入系统后台,再进入所谓的算法推荐流程,许多人遇到的某些线下聊天提到的商品随后在使用某些APP时被推荐现象就是这么来的,而非有聊天参与者“手贱”搜索进而被关联识别。
Seter (西特)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大致看了一下,有提到类似“部分地图、输入法、通讯软件在用户使用语音输入时,将输入的文字用于广告投放”,但未找到您提到的“个别应用会监听用户的语音,并且是静默状态下进行的”。能否给出后者的一个例子?
签名档
未名湖的水底只有泥巴,没有诗人。
安装许多冷门或来路不明的APP一定要小心。即便大厂APP不敢明目张胆的干此类“脏活儿”,但种类繁多的小app们可能会干,并通过底层流量共享一类的机制分享这些数据。
ChinEmpire (老法师)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许多软件索取的权限是root用户权限,也即手机系统最高权限,可以控制手机所有的底层功能,个别app按需打开拾音,然后按关键词记录,并进入系统后台,再进入所谓的算法推荐流程,许多人遇到的某些线下聊天提到的商品随后在使用某些APP时被推荐现象就是这么来的,而非有聊天参与者“手贱”搜索进而被关联识别。
签名档
未名湖的水底只有泥巴,没有诗人。
分析显示,国内仅安卓平台的各类应用已经超过了三百五十万个,这个还是2022年的数据。这些应用中有多少违规的APP尚难统计。
一个大点的app逆向分析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加之版本迭代速度加快,检测工作量极大。
对楼主引述的这个专家的话,我个人表示存疑。
tomatooo (一口一个柿子)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不知道这个适不适合发在这个版面,但是今天看到实在有点疑惑所以发出来
————————————————————————————————————————————————
据央广网,有网友发现在谈论某个商品后,会在购物网站发现相关广告推送。专家表示这是用户画像过于精确,App“监听”获取信息量价值低,却要付出高成本和承担法律风险。
……
签名档
未名湖的水底只有泥巴,没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