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殖民主义的四种模式及其知识社会学意涵 - 讲座动态(AcademicInfo)版 - 北大未名BBS
返回本版
1
/ 1
跳转

[11.01]殖民主义的四种模式及其知识社会学意涵

[复制链接]
楼主

ananqi [离线]

梵高小姐

2.6一般站友

发帖数:70 原创分:0
<ASCIIArt> 1楼

研讨主题:殖民主义的四种模式及其知识社会学意涵

研讨时间:2023年11月1日 周三 12:00-14:00

研讨地点:北京大学燕南园66号院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关  凯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

主持人:昝  涛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内容简介:地球表面的绝大多数区域都有过作为殖民地的经历,不同的殖民主义模式也留下了不同的知识与社会遗产。经济动机是殖民主义的物质性根源,正如沃勒斯坦在世界体系论中所讨论的,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呈现为一个经济实体的样貌,它包括了各个民族国家,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是经济的,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在作为政治单位的“世界性帝国”中,政治因素超过经济因素。因此是世界经济体系导致了世界霸权的产生,而不是世界帝国导致了世界经济。那么,殖民主义是客观上产生了积极性历史影响的现代性推广者吗?正如《想象的共同体》所揭示的,殖民统治为第三世界殖民地独立之后的民族国家建设开辟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道路,即使这种道路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殖民主义将欧洲文化基因植入殖民地当地社会与文化,是当地传统的毁灭者还是将当地社会从固化的等级、社会歧视与封建主义中拯救出来的解放者?无论是不追求同化殖民地社会的英国,还是追求同化殖民地社会的法国;为突破自身领土固有的地理局限,无论是追求大陆领土的日本,还是追求海洋港口的俄国,无论是定居还是掠夺,殖民主义深刻塑造了现实世界。这一切对于作为殖民主义例外的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


主讲人介绍:关凯,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1990年获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2015-2016年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民族与民族主义理论、中国民族问题与国际族群政治。代表作为《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有比较大的影响。任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

 最后修改于2023-10-31 08:46:30
  • 发表于2023-10-31 08:45:51
返回本版
1
/ 1
跳转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
标题
建议:≤ 24个字
签名档
发布(Ctrl+回车)

您输入的密码有误,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