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一本碎碎念日记(奖励自己1毛钱1条)
[复制链接] 分享:原来真的有“高敏感人群”,学名是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这类人普遍有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很高的知觉处理敏感性,在人群中占到20%,这个比例还不少。
以前一直以为是自己太矫情了,现在看来或许因为我具有类似的特质或者我就是这一类人。有些敏感性确实是先天的,比如从小就对各类气味、声音表现出超常的敏锐度。高敏感并不是件坏事,认真了解并接纳自己,学会保护自己、疏解压力,加以合理利用,反倒可能是一种gift。
colddew (Veronic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2024.3.17 今天去燕南吃了红油豌杂面,美滋滋
签名档
射者正己而后发
还不快准备玫瑰,
一朵,
现如今真情可贵,
网络,
谁爱着谁明天都将白费,
Stop my baby,
Just taste my love,
细细品味,
别担心 its all right
哪怕世界下一秒就崩坏
分享王OK/DAYDREAM的单曲《月亮里的玫瑰与故事 (moon,rose,story)》: https://y.music.163.com/m/song?id=1961506634&userid=427790331&dlt=0846 (来自@网易云音乐)
colddew (Veronic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2024.3.17 今天去燕南吃了红油豌杂面,美滋滋
签名档
国家一级退堂鼓演奏家
原来十年变化这么大
九年前我在,但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干嘛((
可能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colddew (椰汁薏仁芋圆)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昨天跟关系很好的老师喝酒聊天,听他说起他十年前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奇人,同班同学之间你爱我我爱他的drama经常发生,半夜不睡觉喝酒畅聊都是常事,师生关系非常紧密、可以当堂拍桌子反驳老师下了课依旧勾肩搭背……
十年前的燕园就像另一个世界,那些他看来见怪不怪的事随便拿出一件在今天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好想体验那样的大学氛围。
签名档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居然真的去世了。
高中每次放假的时候经常看他的科普视频,老爷子年近百岁思维依然清晰活络,在中文互联网继续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令人敬佩。
走好🙏🏻
https://mp.weixin.qq.com/s/AlZ0XG-aaSQQqBYBZt0F_Q
colddew (Veronic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2024.3.17 今天去燕南吃了红油豌杂面,美滋滋
签名档
国家一级退堂鼓演奏家
被闺蜜痛批没有松弛感。愣了几分钟,仔细想想,自己确实一直都挺紧绷的。
但是,什么是松弛感呢,到底是他人的评判标准,还是内心的自我认同?
有位老师,被同学们公认“松弛感十足”,却表示自己其实私下压力很大、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小红书上穿着精致,坐在高端会所或者咖啡花房里,模仿“韩女”看似不经意的拍摄角度再p图两小时的网红们,却收获了评论里齐刷刷的“松弛感满满”。这个最初用来形容愉快的群体气氛的词汇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客观的性格标准。问题在于,一旦形成一种可以用来评判人格的标准,这个词汇的本义就被消解了,因为总会有“松弛”程度的划分等级。人们一旦将看起来更松弛作为一种目标,就会付出种种投入去追逐实现这一目标,也就背离了“松弛”的定义——“允许一切发生”。
还有一种可能,即,将“松弛感”视为内心的自我认同与悦纳,利用它去感知内心的情绪状态,就能让它成为心理调节的辅助工具,帮助人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节奏。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松弛感就不可能有横向的等级程度之别,只有个人内心纵向的舒适程度之分,从而将这个词解放出来。但是,松弛感不是摆烂或者放弃,张弛有度,有张才有弛,松弛一定是相对于紧绷而存在的,所以寻找松弛感也是一种调和的矛盾过程。
好嘛,给自己找了半天借口,还是得提醒自己偶尔要松弛一点(
colddew (Veronica)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2024.3.17 今天去燕南吃了红油豌杂面,美滋滋
签名档
射者正己而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