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杀毒软件“消亡史”: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需要杀毒
[复制链接] 分享:中国杀毒软件“消亡史”: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需要杀毒软件?
哲悟透红尘外
2025-04-03 12:41山东
【引言】
感觉中国杀毒软件那个时代好像已经一去不复返。
中国互联网也就发展了二三十年,咋以前人人都知道的杀毒软件,现在都快要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这一期,咱们就借着中国互联网上发生的两场大战,一个是“中国杀毒界最大丑闻”那事儿,另一个是“金山百度腾讯大战360”这事儿,跟大伙一块儿瞧瞧中国杀毒软件是咋一步步走向消亡的历史过程。
【一、中国杀毒软件最大丑闻】
从90年代起,个人电脑在国内慢慢普及开来,跟着电脑病毒也进到了部分人的视线里头。一开始的电脑病毒靠很简单的程序,就能发现电脑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而把电脑的控制权给弄走,弄得用户没办法正常操作电脑,就用这招来勒索用户。
最早迈进杀毒软件市场的两家公司,一个是瑞星公司,另一个就是江民公司。
瑞星公司是王莘和刘旭创立的,他俩是从中科院出来的。江民公司的创始人,是王江民,他就不一样,只是初中毕业,全靠自己自学,后来成了程序员。
1991年那会,瑞星把当时市面上的几种病毒都给破解了,然后把破解程序写到了“防病毒卡”里头。用户只要把这卡插到电脑上,电脑病毒的事儿就不用愁。就这么着,没多长时间,瑞星一下子就占了国内一半还多的杀毒市场份额。
那种实体卡没办法对付新出现的电脑病毒,而且更新换代特别费劲。这时候江民公司瞅准了这个赚钱的机会,搞出了自己的KV系列杀毒软件。
确切来讲,KV6杀毒软件得算咱国内实实在在头一款杀毒软件。跟防病毒卡不一样,KV6是通过软件的形式安到电脑上的,而且只要用户输进去特定代码,它就能不停地升级更新。
后来病毒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了,王江民就又搞出了个“广谱特征码”。这玩意儿能靠着不同的病毒特征码,去查杀那些有着相同特征码的一整类病毒,可不是只能查杀某一种或者某几种病毒。
KV系列一开始是KV6,之后不断升级,最后都到KV300+了。江民公司把瑞星好多客户都给抢过来了,瑞星当时差点就被挤出市场了。江民公司在国内市场成了老大,还跑到日本等国外市场去发展了。
1999年的时候,CIH病毒一下子就爆发开了,在全世界范围里面搞出了特别大的破坏。这CIH病毒传播能力可强了,要是有一台电脑被它给入侵了,它就会自己主动地给别的电脑发送病毒文件,这么着就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
CIH病毒的攻击套路跟现在那些主流病毒的攻击套路差不离,就是往电脑硬盘里写入好多垃圾信息,把硬盘给覆盖了,这么一来,被它入侵的电脑一下子就瘫痪掉了。
CIH这病毒挺复杂的,自学成才的王江民碰上它都觉得难搞,可中科院出来的刘旭把这病毒给攻破了。瑞星,就因为能解决CIH病毒这事儿,没多长时间就又回到杀毒软件行业老大的位置上去了。
杀毒软件一套能卖个两三百块钱。就说1999年吧,光瑞星这一家,那一年的销量就超过了10万套。这么高的利润,肯定就把更多人吸引得想来分一杯羹,都想进到这个市场里来试试了。
后来有个人出现了,一下子就把整个杀毒软件市场给改变了。雷军带着金山毒霸闯进了这个市场,它能免费体验,一套的价格还低到只要50元,就这么成了杀毒软件市场上的第二名。
那时候瑞星的两位创始人闹起了矛盾。负责市场这块的王莘打算和金山毒霸搞价格战,可主抓技术的刘旭,他想做出差异化,搞出技术壁垒来。到最后啊,这两人干脆就分开了,其实这里头的原因可能更复杂些,像还有营收往下滑带来的压力之类的情况。
刘旭从瑞星出来后,自己创办了一家新公司,叫东方微点,然后着手开发那种杀毒能力更强的软件。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杀毒界那最大的一桩丑闻开始有了苗头。
刘旭这人不服输,没多久就搞出一款新软件,这软件能把杀毒市场搅个天翻地覆。它跟以前的杀毒软件不一样,以前是防御那些已经知道的病毒,这款新软件改成了重点保护电脑的关键部位,这做法真挺牛的,称得上是天才干出来的事儿。
看到刘旭弄出来的微点公司那新杀毒软件,才在预热的时候,市场上的反应就全是好评。这下可好,瑞星的王莘哪还能坐得住,一下子就急眼了。
瑞星给北京公安网监处处长于兵送了420万,目的是让于兵去整垮刘旭的微点公司。
2005年那会,微点公司打算让新软件上线,结果这之前就倒了大霉。于兵安排好多部门,一个劲地对微点公司展开调查,还不停地传唤相关人员。到最后,微点公司的副总田亚葵被于兵给坑惨了,硬给安上了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罪名,就这么被弄进监狱里去了。微点公司剩下的那些人也没好日子过,只能到处躲着,想法子给自己讨个公道,把冤屈给洗清咯。
过了4年,靠着刘旭他们一直努力,这案子才让上面给重视起来了。到最后查出来于兵收了瑞星420万的贿赂,还干了栽赃陷害微点公司的坏事。虽说真相弄清楚了,可刘旭和微点公司却再也赶不上中国杀毒行业的好时候了。
【二、金山百度腾讯大战360】
一开始的时候,中国杀毒行业发展成了瑞星、金山毒霸、江民这三家平分秋色、各占一方的态势,在那个阶段,它们之间就算有竞争,也还算是正儿八经的较量,就跟君子之间相互比拼差不多。可打从瑞星去陷害微点这件事发生之后,中国杀毒行业的风气就全变了,不再是那种正常竞争的状态,反倒变成了一帮流氓在那儿瞎折腾、乱打架的情况了。
一开始江民去争瑞星的市场份额,靠的就是自家搞的技术革新。后来瑞星又把江民争去的那部分市场给抢回来,靠的同样是技术手段。再后来雷军带着金山毒霸进到这个市场里了,用“成本价”来占市场,不过这也不能算是那种不好的恶意低价销售,毕竟还是给消费者让了利的。
但在2008年的时候,瑞星出事儿倒了。就在这一年,周鸿祎带着奇虎360进入这个领域,这下可算是彻底跟之前的那些企业闹掰了,对它们来了个降维打击。
瑞星和江民推出的杀毒软件能卖到两三百块钱,金山毒霸就不一样了,它把价格降到了50块。到了360这儿,干脆直接让用户免费使用它的杀毒软件了。
没几年工夫,360就靠着免费这个大招,一下子吸引了好几亿用户,它的市场占有率可比金山毒霸高出去太多了。
谁都晓得,免费的玩意儿其实最贵。360想挣钱的话,就会从别的一些地方去赚用户的钱。就好比捆绑着让下载软件、浏览器,还有频繁弄出弹窗广告啥的,最后再加上它会占用好多空间,搞得电脑变卡,还很难卸载,结果就是用户们一边骂着360,可一边还得用着360。
那时候金山毒霸为了把局面给挽救回来,想了不少法子。就说2009年吧,它弄出个免费的金山网盾,想着靠这把用户给留住。结果没多长时间,金山网盾就有了8000万用户。但挺可惜的是,金山网盾推出来的第二年,360那边就仿照它弄出来一个360网盾。
360靠着免费的杀毒软件还有360安全卫士,在用户数量最多的时候,都超过5亿,成了排在QQ后面的第二大客户端软件。
360竟然仗着自己用户群体庞大,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去诋毁金山软件,还拿“兼容性”当幌子,逼着那些安装了360安全卫士的用户,非得把金山网盾给卸载掉。
金山软件哪能受得了这样的恶意竞争啊,直接就把360告到法庭上去了。可金山软件的用户数量比起360来差太远了,结果没多长时间,就因为360强行把金山网盾给卸载了,金山网盾那边90%的用户都流失掉了。
一审二审都完事儿的时候,都过去一年多,金山网盾在业内还被叫做“首个因为不兼容搞到没法用,最后没了的软件”。
那时候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咋完善,金山软件就算打赢了官司,最后也就拿到了30万的赔偿款。
金山软件在那一年可太难了,就是因为360搞不正当竞争闹的。那时候雷军已经完全不管金山软件这边的事儿了,金山毒霸还有金山网盾都交给了金山网络新上任的CEO傅盛来管。碰到这么个困境,傅盛琢磨了琢磨,就决定把金山毒霸以前那种收费的模式给扔了,还对外宣布说要跟360似的,让用户能免费使这个软件。
得明白,在金山毒霸宣布免费之前的那一年,它的营收能达到整整2个亿。
金山毒霸开始免费以后,就跟360用起了差不多的赚钱法子,靠捆绑浏览器、弄弹窗广告啥的来挣钱,结果没多久,口碑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差,都被用户叫做“流氓软件”了。
除了金山网盾那场官司外,金山和360在商业竞争方面还有好几起官司,这里头大部分都是360输了。不过对360来讲,败诉要承担的成本好像有点太低了。
百度主要的核心业务是搞浏览器这块儿,而360,靠着做杀毒软件攒下的一帮用户,就去仿冒百度,还复制百度网站上的内容啥的,就为了给它自个儿的360浏览器拉流量。到最后啊,两边打官司都打了好几回了,360基本上是输得多赢得少。
腾讯和360之间的那场争斗,大家都管它叫“3Q大战”。腾讯靠着QQ推出了QQ电脑管家,就和360、金山较上劲了,开始竞争起来。要说这里头的商业争斗啊,搁到现在来看,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腾讯和360就互相打嘴仗,你抄袭我,我也抄袭你,你诋毁我,我也诋毁你,就这么来回折腾。
双方吵完架还不算完事儿,现在干脆直接动手打起来了,而且还都把对方给告到法庭上去了。腾讯这边起诉360搞不正当竞争,360那头,又状告腾讯的做法有垄断的嫌疑。
最后法院判定360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让它赔给腾讯500万。这起官司在互联网发展历程里算是个标志性的案子。另外,360起诉腾讯QQ涉嫌垄断的那个案子,结果也是360输了,法院判定腾讯QQ并没有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
那时候,QQ和360可是国内用的人最多的两款软件。它们俩直接就掐起架来了,这事儿闹得挺大,也注意到了。后来经过调解,两边算是和好了。360把专门针对QQ弄出来的那个QQ保镖给下线了,QQ和360也重新能兼容着用了。
中国杀毒软件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那一连串的大战过后,就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三、杀毒软件还被需要吗?】
现在回过头去看,360妥妥是笑到最后的。以前的瑞星、江民、金山毒霸这些杀毒软件,都半路就不行了。
后来电脑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就不像以前那样轻易会被病毒入侵。为啥?因为病毒入侵个人用户能捞到的好处越来越少了。这么一来,杀毒软件这个行业规模也跟着变小了,现在大家平常能看到的,基本上就是360一家比较突出,占了挺大优势的样子。
不过,现在个人电脑没那么依靠杀毒软件,这可不是因为电脑病毒没了,而是那些搞破坏的把目标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就像去攻击那些小公司的服务器,然后跟人家勒索要钱,还会入侵各种各样的机构去偷人家的隐私信息啥的。之前腾讯安全弄出来的《2022年DDoS攻击威胁报告》里面就说过,这几年互联网各个细分的行业碰到的网络攻击次数是一年比一年多。
2022年的时候,遭到百G往上那种大流量攻击的情况,都超过了1万次。这里头,游戏服务器、企业的官方网站、IT通信方面,还有移动APP这些,是被攻击次数最多的几个行业。
以前搞电脑病毒的那帮人,现在不怎么盯着个人电脑下手,改把重点都放在公司、机构那边去搞事儿了。
中国杀毒软件的消亡这件事儿,看上去好像是讲到头了,可实际上,根本就没完,这才不过是刚刚开了个头罢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起来也就二三十年的工夫,这时间真的特别短。所以在不少方面,就拿监管来说吧,啥都还在一点点摸索着。眼瞅着现在互联网发展得那么快,监管要跟上的话,那可得花点时间才行。
就像那些让大家特别头疼的各类盗版、抄袭的情况,这几十年来,各行各业里一直都有,咋禁都禁不完,还老是变着花样来,到现在都还没彻底解决。
从杀毒软件这块儿来讲,最后占了上风的360,是顶着恶人的名头冒出来的,惹得其他同行都一块儿声讨它。不过,它也确实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出了不少力。就靠它自个儿,推动着中国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一步步完善起来了。就算当时不是360出来扮这个恶人,也肯定会有其他的“恶人”冒出来干这事儿的。
【附注】
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公安系统出了近年最大的腐败案子,于兵贪污了上千万元。发布时间是2010年2月4日,来自中国新闻网,报道类型是网络在线(OL)的。
百度百科上有关于腾讯360之争的内容,是在线可查看的。
腾讯研究院有个关于杀毒软件“消亡史”的内容,发布时间是2019年8月7日22点31分,来源是网络。
澎湃新闻发了篇文章叫《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需要杀毒软件了?》,是在2021年12月27日发的,文章在网上能看到。
签名档
昔新旧,今左右;往北大,来清华。孑民言,月涵行。德日继,欧美承。
>梅贻琦曾说过,他对政治无深研究,但对于办大学,他认为:
>“应追随蔡孑民(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是言之经典,当不亚于“大楼大师说”,然知者不多,故亦移作签名档。
(我知道贵校有人对蔡校长不感冒,它们想踩就踩)(此处用“它们”,表万物一体之意,以免性别歧视之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