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8000亿就可实现免费医疗,必须深化医改
[复制链接] 分享:年人均看病次数是什么指标?这玩意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的医疗费用极高,使大多数人看不起病,那么年人均看病次数将趋于0。
当然其总体立场是好的。
monolingual (monolingual)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引自 https://mp.weixin.qq.com/s/BELlAbhn8z-IST0PgxAFOA
近期,北大教授李玲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面对国内的医疗现状,指出了一系列问题。
李玲教授表示:“2022年的全国门诊量诊疗人次大概是84亿,到了2023年就上涨到了95.4亿,一下子上涨十几亿,现在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七次病,世界之最,发达国家都是三到四次,背后的原因是医院要创收、要挣钱,因此对于医院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量,这其实是一种过度医疗。你看,现在发现一个结节,就要做手术,其实不需要的,这样就给病人造成了无穷的焦虑。”
……
平均每人每年571元医疗支出
小学数学
monolingual (monolingual)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引自 https://mp.weixin.qq.com/s/BELlAbhn8z-IST0PgxAFOA
近期,北大教授李玲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面对国内的医疗现状,指出了一系列问题。
李玲教授表示:“2022年的全国门诊量诊疗人次大概是84亿,到了2023年就上涨到了95.4亿,一下子上涨十几亿,现在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七次病,世界之最,发达国家都是三到四次,背后的原因是医院要创收、要挣钱,因此对于医院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量,这其实是一种过度医疗。你看,现在发现一个结节,就要做手术,其实不需要的,这样就给病人造成了无穷的焦虑。”
……
我说不多是因为我在极限放大(据我的估计是放大几十上百倍)的预估假设之后占5%左右,快接近置信区间了,现实中根本不会出现每个官员都每天住icu的情况,应该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没事待在医院里。
下文你说的监督是大棒,大棒需要和胡萝卜相组合,给了胡萝卜不代表放弃了大棒。另外制度上来看,厅局红卡是不能直接提高亲属就医体验和便利度的,那些非正式的占用即便没有红卡保障制度同样会产生,没有红卡的低级官员同样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资源。这是权力滥用的问题,不是为高级别官员退休后所考虑的福利制度,即高额退休金和免费医疗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把某些权力集中给某一些人,而海瑞几百年才能出一个,所以这种类型的福利或者说特权(仅指用于未来保障自己能颐养天年)是增加权力滥用的机会成本的其中一种手段,当然并不是全部。至于说一人享受到了特权就想让全家享受特权,这个思路是没错的,但我觉得司局级干部的眼界很难低到说如果没有特需医疗就不知道“上流”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
zhaoziyi (赵小胖子)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2022年医疗支出8.5万亿,其中政府2.5万亿,社会3.8万亿(医保包括商保),个人2.3万亿,5000亿相对2.5万亿不多吗
明朝的藩王数量更少
jpy (1)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不是说特权不该被抵制,但当特权者相对于普通大众的数量很少,你说的这个情况在实践中可能大概10000:1,在职厅局级以上顶天10万,在职的比例按照劳动人口比重计算,约60%,也就是16万左右,接近14万,那么哪怕所有特权者都每天住一万块钱一天的icu(实际发生的情况可能不到1%),那么对普通百姓的医保影响也只有365块钱一年,换算到医保的影响也就是5000亿。相对于九万亿而言,不太可能成为造成医保的过量投入的核心问题。
顺带一提,如果不给手握较大权力的人更好的福利保障制度,可能会促使他们更多为自己退休后着想,从而攫取超额的个人利益,或者说这里的特权是抵制贪腐的大棒加胡萝卜里的胡萝卜。当然,不是说给予特权就能让腐败消失,但给予特权有助于腐败减少,我没有在这里比较出投入产出关系的能力或可能性,但我相信同样的财政消耗下,制度化的支出总好过越轨带来的危害。
浅陋之见,欢迎讨论,另求轻喷。
这个老师2022年9月有一门卫生经济学还是医疗经济学来的,在学院选课群里的介绍是向大家阐述为什么要持续全民核酸,结果就到22年底了😂不知道那门课最后怎么上下去的
monolingual (monolingual)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引自 https://mp.weixin.qq.com/s/BELlAbhn8z-IST0PgxAFOA
近期,北大教授李玲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面对国内的医疗现状,指出了一系列问题。
李玲教授表示:“2022年的全国门诊量诊疗人次大概是84亿,到了2023年就上涨到了95.4亿,一下子上涨十几亿,现在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七次病,世界之最,发达国家都是三到四次,背后的原因是医院要创收、要挣钱,因此对于医院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量,这其实是一种过度医疗。你看,现在发现一个结节,就要做手术,其实不需要的,这样就给病人造成了无穷的焦虑。”
……
应该提高医疗的科技含量,让有限资源服务更多人。比如小病可以通过AI诊疗,医生做值守。开发高级医疗器械智能化,减轻医生负担。
医生职业负担减轻,才能提高医疗质量。应该大力资助医学的科研。想想普通人接受AI医生建议,可以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和花费。
monolingual (monolingual)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引自 https://mp.weixin.qq.com/s/BELlAbhn8z-IST0PgxAFOA
近期,北大教授李玲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面对国内的医疗现状,指出了一系列问题。
李玲教授表示:“2022年的全国门诊量诊疗人次大概是84亿,到了2023年就上涨到了95.4亿,一下子上涨十几亿,现在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七次病,世界之最,发达国家都是三到四次,背后的原因是医院要创收、要挣钱,因此对于医院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量,这其实是一种过度医疗。你看,现在发现一个结节,就要做手术,其实不需要的,这样就给病人造成了无穷的焦虑。”
……
就是因为领导和医院运营要挣钱才会下这些kpi,基层医生和患者都很受害
scjolly (冲出地球)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没错,现行的医疗制度虽然有弊端,但是老百姓急病,重病能得到及时救治,我们不能完全借鉴发达国家的医疗结构,总得让人民治病,不能像国外一样得了肿瘤排队到死也没做上手术,这个李教授的言论好像过度医疗是医院为了挣钱故意为之,引导人民来看病,天知道基层医生多希望少点患者。医疗贪腐也是领导们,大多数基层医生也是被剥削的对象之一。
签名档
☘三重阴翳枕上书,
🌸十里春风落桃花。
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是两回事。政府管理也不代表不用市场机制。医疗系统市场失灵极为严重,只有自由交易完全不可行
weida (子曾经曰过得都忘得差不多了)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不敢想象到今天还有人会认为,针对医疗资源这种高度稀缺的资源,可以用一个集中管理的免费医疗体制去提升效率。最简单的问题,一个资源免费,但是边际成本很高,那么该怎么判断谁该获得呢?如果不用支付意愿投票,那么就剩下几种方式:
1、排队经济,谁先来了谁获得,这种对于医疗这种应该分轻重缓急的显然不合适
2、抽签,这种更搞笑了,显然也不合适
……
签名档
☘三重阴翳枕上书,
🌸十里春风落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