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周光召逝世
[复制链接] 分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1961年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签名档
“网络无限宽广。”
“我猜想,下次人类面临技术奇点时,应该就会离开这个星球,四散前往遥远宇宙吧。”
“你又要走了吗?”“没错。”
“巴特,下次见面时,或许我们会认不出彼此。”
“那么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要不要订个暗号呢?”“代码1A84。”
“可别忘了,我们曾经...存在于这个时代。”
沉重悼念“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做出重大贡献,北大人永远怀念您!
lea (无爱即无忧)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周光召,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1961年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