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到底有多好看
[复制链接] 分享:这个电影放大了女性观众的观影体验,但代价是吃性别争议的红利,一些台词的设计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
客观地说,这没什么大问题。游戏市场上有乙女游戏,电影市场上也可以可以有乙女电影,挣钱嘛,不寒碜。
但这里的问题是现实代入感。不是每个观众都有PKU 的理性去区分喜剧的戏谑和现实的生活。不可避免会有观众将这种戏谑当做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曾经有一部电影《浪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本来想通过模拟纳粹德国的行径来让学生体验历史,没想到学生把历史带入现实,甚至为了所谓的理念自杀殉道。这个时候老师当然可以对着警察说一切都是戏剧,但这样的后果谁来弥补呢?谁又能弥补呢?
当然,如果把这种撕裂当做是革命的火种也是另一种视角,这点韩国已经为我们做了社会实践,男女对立达到生育率全球最低的地步。
colddew (椰汁薏仁芋圆)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要是有时间就去看吧,当成一个正常的喜剧片就行。没必要预设这是一部“女拳”电影或者一定要与那些表达达成共识,你可以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
感谢您的理性回复,我有一些想回应的:
首先,这部电影确实放大了女性的观影体验,甚至完全围绕女性的生活展开叙述。有没有可能,邵艺辉导演并非没有预见到“性别争议”的后果,甚至可能这种讨论就是她有意制造的。
关于您所说的“针对性”我不明白有什么问题,台词不就应该有针对性吗,何况这部电影整合了喜剧与脱口秀的语言特点,在台词上密集和直接是必然的。不知道您所指的针对性是针对什么,但我确实看到了针对“恋爱脑”“身边的恶意”“母职”等方面的内容的,也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正如您举的乙女游戏的例子,这部电影也是为部分群体服务,我反而觉得,正因为国内很少有这样的电影,所以更具有突破性。
其次,作为一部好电影,产生现实代入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特别是以反映现实为目的,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的电影。如果拍得很差,观众肯定不能进入,只会觉得它太假而不当回事。退一万步来说,产生现实代入感应当是观众的事而不是创作者的问题。yy谁不会呢,跟内容甚至都不需要有关系也可以代入啊,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环球cos哈利波特呢。还有,您举的那个模仿纳粹的例子我觉得有点极端了,这部电影要是还有这功能还可以上映吗😄
生育率下降表面看起来跟女性的生育意愿下降有强烈关联,但是背后有很多原因,生育从来就不只是一方的责任。一部电影也没有降低生育率的功效吧,毕竟观众有限。与其指责电影,不如反思现实。
最后,如果真的看过电影正片,肯定看得出它并没有煽动男女对立,相反,母女关系、女性友谊、女性成长好像才是主菜。
还是那句话,可以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
moongoat (前后)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这个电影放大了女性观众的观影体验,但代价是吃性别争议的红利,一些台词的设计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
客观地说,这没什么大问题。游戏市场上有乙女游戏,电影市场上也可以可以有乙女电影,挣钱嘛,不寒碜。
但这里的问题是现实代入感。不是每个观众都有PKU 的理性去区分喜剧的戏谑和现实的生活。不可避免会有观众将这种戏谑当做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曾经有一部电影《浪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本来想通过模拟纳粹德国的行径来让学生体验历史,没想到学生把历史带入现实,甚至为了所谓的理念自杀殉道。这个时候老师当然可以对着警察说一切都是戏剧,但这样的后果谁来弥补呢?谁又能弥补呢?
……
签名档
射者正己而后发
既然不想让大家断章取义,那自己这么剪个预告是啥意思?
gennius (Dead Silence)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截图里的两个角色都喜欢女主,这场戏也是两个竞争者在饭桌上的语言较量而已,他们都只是暗自看了一些理论,拿出来辩论,以向女主暗示“你看,我很懂女性,也很支持女性,我是新时代好男人”,属于一种有些幼稚的较劲,你想想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会临时恶补她喜欢的东西然后在她面前投其所好。别这么绷不住,放松点,都不是小孩子了,脑回路太直容易成为笑柄。
签名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