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的旅游体验如此糟糕?(b站转载)
[复制链接] 分享: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因为是讲稿,光看文字版会略显得啰嗦)
=================================================================
# 序言
我发现B站上关于旅游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大类,第一类是中国博主美美的旅拍,感叹世界真美好。第二种是外国博主来中国表达自己哇见过世面了,顺便踩一下自己的国家。那我现在要是斗胆说中国旅游的体验不行,这不得被围攻。但我还是想把这个事情掰开来聊一聊。因为我相信在你们的旅游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接下来提到的一些痛点或者痒点。
早期关注我的人知道我的本职工作是做规划的。在过去的10年,我参与了中国20多个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这次会尝试结合旅游从业者还有普通游客两个角度来展开。
我不会说那些类似于:旅游景点人多 / 人都素质不高 / 中国人旅游只是打卡 / 旅游的攀比心 / 炫耀心理 等等这些批评游客的观点,因为我觉得这些观点不仅带有明显的偏见和优越感,而且没有实际解决问题。我更希望和大家聊一下导致国内旅游体验差的系统性问题。因为这不是一个口嗨的吐槽类型节目,所以我估计没什么人会看这个视频,就当是这么些年自己的一个行业观察吧。
=================================================================
# 1. 粗暴的景区化
从 1982 年中国设立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再到 2007 年引入A级景区评价系统,截止到去年中国已经有A类景区 15721 个。如今国内大部分风景优美、可达性高的地方都已经景区化了。甚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去旅游其实就等同于去不同的景区。你在一个景区的体验大概率是这样的:从一个越修越远的景区大门开始,停车,买票进去换乘景区内的摆渡车,沿着特定的一到两条线路走一圈,在几个被框定的角度拍完照,最后以一个非常不怎么样的纪念品商店结束。
这种旅游方式对时间不充裕的游客来说确实很高效,也能获得及格的旅游体验。对于景区的管理者而言,也是一个最简单可执行的落地方式。景区本身的设立不是问题,我认为问题是景区这种管理方式不适用于所有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那些以稀缺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偏远地区。
首先,粗暴的景区化管理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让不同地方的体验都变成了逛公园一样的走马观花。绝大部分的景区都有非常明确的管理边界,这些边界有时甚至是以非常简单粗暴的围栏的形式存在。我们先不提这种将公共自然景观私有化的方式合不合理,单从旅游的体验上来说,一个个被框定的景区,其实已经和真正的自然切断了,变成了盆景,仿佛一个城市公园的放大版。
另一个问题在于,单一的景区评价体系导致的过度开发。这是两个中国最常见的旅游评价体系:《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他们非常关注一些硬性指标,比如:年游客量 / 酒店餐饮设施数量 / 铺装道路的建设质量。这当然是出于游客便捷性的考虑,但同一套标准用到所有不同类型的目的地,就导致为了满足指标不断建设和想尽办法吸引更多的游客。这对于那些生态敏感性高的区域来说是灾难性的。
如今不同的年龄层、出行模式、价值观等等,各类人群的旅游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我们不能仅靠这种及格的大景区模式,去试图求解不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我们需要的是提供不同的深度旅游体验。但坦白地说,对于这些旅游资源背后特有的管理体系,以及运营主体自身的原因,这些景区化的目的地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升级。
=================================================================
# 2. 不专业的管理运营
很多地方文旅和景区管理者自己都不怎么旅游,或者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上。他们不是最懂旅游的那帮人。先说一个大家平时可能不一定会关注的点:你有没有看过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官网?
这是玉龙雪山景区的官网(https://www.yulongxueshan.cn/),乍一看分栏内容都挺齐全,但细看会知道这个网站做的到底有多离谱。网站首页上来就是一张威尼斯的照片???往下滚动是两张分辨率极低不明所以的照片,把鼠标放上去,你会发现甚至很多的文字都没来得及写???再点击看景区的简介,除了第一段文字之外全部都是复制粘贴的。更不要提网站没提供任何跟旅游导引信息。
再来看做的相对好的四姑娘山(https://www.sgns.cn/),网站上有比较详细的景区介绍和专门的景区导览。虽然这图比较老旧也不太专业,但已经比绝大部分的景区要好了。而当我们点击具体线路的时候(毕竟来这是为了徒步和登山的),好几条热门线路还是以纯文字形式呈现,能玩什么的部分也仅有一两句话简单概括。
再来看另一个同样以户外运动 + 自然风光为卖点的景区:英格兰湖区(https://www.lakedistrict.gov.uk/)。官网分栏跟四姑娘山差不多,而到具体线路指引板块,湖区就做得非常专业。它有面向大众易读的游览的平面图,罗列了50条徒步路径的详细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标识出了起始点 / 折返点 / 地形起伏 / 适合不同类型人群的线路划分,以及周边的地貌地物基础设施。地图可以下载以备离线使用。对于想要进一步探索目的地的人,在湖区官网就能找到所有想要的指引了,不需要在小红书上被无数的第三方信息淹没。
可能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在小红书或者携程上找攻略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最应该为旅游提供指引的,其实是目的地的管理运营方。
我个人不喜欢通过别人非常具体的指示去玩一个地方,因为总有一种被安排任务的感觉,其次这种方式很容易被剧透,或者说陷入过度计划的陷阱中。当你看过无数人精修的照片,具体哪个机位要用什么的姿势,甚至精确到在哪一棵树上朝着某个地方走几步路这种非常像说明文一样的 “攻略” 之后,你会对最终现场看到的场景完全失去想象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这些来自千万个不同个体的信息,仅能代表他们个人在某个时间点的经验,而实际情况是不断的变化的,更不要提这里面夹杂着很多错误信息。
总而言之,现在中国旅游目的地极度缺乏专业的官方指引。而另一方面,扮演这个角色的,是无数普通网友提供的个人经验。我们在出发前很容易被淹没在这些准确性有待讨论的海量信息当中。这是运营管理方在专业度缺失后信息代偿的结果。
=================================================================
# 3. 糟糕的空间细节设计
去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获得新的体验,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体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做旅游的空间设计有点像造梦,造一个让你从现实中剥离出来,陌生而又奇幻的梦,重点就在于【陌生感】和【非现实感】。我们为什么去极地或者文化差异很大的国家会异常兴奋?这是因为他们和我们日常的城市场景完全不一样。而大多数国内的景区在空间沉浸感的塑造上做得非常差。
这两张照片都是庭院空间,一张拍摄于日本京都,一张拍摄于山西
我们能发现,京都的庭院尽可能的规避掉任何现代的元素,以带给参观者一种回到古建时空的沉浸感;再看山西的这张,总会有一种 “出戏” 的感觉。它有一个国内大部分景点的共同问题:现代设施设备无序的置入,导致的跳脱感还有观光感。你试想下,如果京都这张照片里面提醒 “请勿入内” 的小石头换成了一个大立牌,这地方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的出戏了。
除了视觉上的失控,还有听觉上的。你肯定有印象,在很多景区会听到大喇叭在用毫无感情的声音重复着一些提醒:“...景区采取实名制网上预约方式,全部游客包括10年卡游客均实行网上预约...” 这些对感官细节的忽视导致在很多的景区你都很难有沉浸感。
==========================================================================
# 4. 为消费服务的假期制度和功利心过重的旅游产业化
大家或多或少会觉得,现在的互联网氛围非常急躁,旅游有时变成了纯粹在积攒社交货币和彰显自己品位的流程。我觉得这跟旅游的角色有关——旅游对大多数百姓来说都绝不是一个日常行为。得益于如有似无的带薪年假和调休制度,出游注定是一个非常紧绷的、具有仪式感的行为。
1999 年第一个黄金周的设立就是为了刺激消费。而更早一些,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在 1986 年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此它和房地产、工业、畜牧业一样,成为了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齿轮。那么理所当然,产业的发展就要关注指标,比如游客量/景区收入/人均花费/吸引投资/新建的设施面积等等。这当然没错,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的基础,就是资金的良性循环和高效的投入产出。但旅游业除了关乎数字,它需要更多无法指标化的软性竞争力,因为它是一个构筑梦境的产业,不是靠造多少新的建筑,或者卖多少的文创产品就能堆砌起来的。急功近利的增长型心态,无法带来优质的旅游产品和体验。中国很多地方依然用建造城市的逻辑和方式去开发旅游目的地。
各种原因在这个视频里我很难展开讨论,但我相信有耐心看到这里的每一位观众,心里肯定对现在国内旅游环境和体验是不甚满意的。我想将这些不满更多归因为上层系统的不足,因为普通游客更多是聒噪旅游氛围的受害者。我们应该去改变和批评的,是旅游产品的供给端,我们某种程度上是被推搡着走出去旅游的,无论是最开始的旅游产业化,还是假期的制度,还是如今贩卖自由和远方的自媒体小视频。
当我们真正拥有了自由出行的时间和不被左右的价值观时,可能旅游才会变成旅行,仪式才能化为日常
签名档
Our lifes, our fortunes, and our sacred honor
问大部分中国人旅游游的是什么~答地名或答不知道~
大部分中国人突然有了自由时间支配出游,问他们有什么计划~答听别人的或答不知道~
问大部分中国人旅游总体感受~答开心~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
我竟然还没看过原视频,这就去看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
签名档
在记忆的对岸和遥远的过去里,为了保护心中小小创伤,而拿起了剑…
在思念的对岸和遥远的未来里,为了能够带着微笑逝去,而挥舞着剑。
前段时间去西安旅游,华山的旅游管理真的太混乱了,从山上下来根本找不到官方的大巴车,最后还是挤进了旅行团的车才回到西安。。。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景区管理成这样,我真的怀疑当地政府就是为了让旅行社从中赚一笔来保就业呵呵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
每次长假国内到处都非常拥挤,大家最缺的是假期,如果能把一些法定节假日让给个人自行休假,旅游的拥堵会大大解决
但可以想见,如果真的没有“法定休假”,自行请年假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被克扣,最后等于没有。。
无解。。。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
签名档
主打一个靠山吃山 就算没有统一的景区也会有一大堆人圈地自营 后果估计比现在还烂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
签名档
来自北大未名BBS微信小程序 (http://t.cn/A67L9Lm2)
--
楼主很有研究,为你点赞。为什么如此糟糕?就是都朝着“钱”去了,一哄而上,并没有把旅游看成是一种文化,旅游是要给人们一种享受、一种喜悦。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
楼主很有研究,为你点赞。为什么如此糟糕?就是都朝着“钱”去了,一哄而上,并没有把旅游看成是一种文化,旅游是要给人们一种享受、一种喜悦。
pkujy (紫电&清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原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HcJeWEB7
《中国旅游体验糟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期在国内还是去国外?背后的病症可能更复杂——针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觉得讲得很精辟,精准概括了我在国内旅游大多数时候的感受,下来整理了逐字稿
……